蒋介石正式向宋美龄求婚。宋家为此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宋霭龄赞成,而宋子文完全不同意。宋美龄已明确向蒋说明,没有宋母的同意,她不会和他结婚,而宋母并不怎么重视这一婚事。 |
22日,周恩来列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25日,周恩来再次列席常委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决定由周恩来担任中央军人部(军事部)部长。中央还决定,作为军人部部长,在必要时周恩来可以参加中央常委会议。从此,周恩来成为中共中央军事工作的最高领导者。 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由周恩来代理张国焘的中央常委职务,参加中共中央核心领导工作。 从此以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周恩来一直是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
21日,驻长沙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发动反革命政变,调动军队向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革命机关发起突然进攻,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械,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一百多人。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马日事变”。 |
17日,唐生智手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叛变武汉政府,发表反共通电,说共产党“借口总理容共,而喧宾夺主,以暴君政治扰乱我两湖”。 21日,唐生智手下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叛变,屠杀共产党员。 |
5日,汪精卫、陈独秀两人一起联名发表了一份《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重申共产党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且进行了辟谣。 因为有谣言说,共产党企图破坏国民军,并攻击租界;而国民党准备解除共产党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并将共产党开除出党等。 |
1日,汪精卫从苏联回国至上海。 |
6日,张作霖派警察搜查了苏联使馆,他们在苏联使馆中发现,中共的建党人之一李大钊和另外35名共产党员在那里避难。 张作霖当时的外交部长宣布中断与苏联的关系,并且通知苏联人回国。 28日,张作霖下令杀死了李大钊及另外19个共产党人。 |
7日,支持蒋介石的军官到达上海,他们立即与蒋介石、李宗仁和上海警备区司令白崇禧秘密商议,讨论“清党”问题。 8日,蒋介石建立了一个临时行政委员会,以取代共产党建立的上海临时市政会。 10日,蒋介石及其支持者(自称是清查委员会)举行正式会议,以政令形式通过了各种方案。所有的入党申请暂时停止,任何重新登记的党员必须受到三个月的调查,每个党员必须每两周向其所在支部报告自己的政治活动。会议还决定,取消武汉政府,国民党中央总部迁至南京。 11日,蒋介石发布了一项密令:没收2700名共产党工人纠察队员的枪。 12日,蒋介石的支持者采取行动,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南京和上海同时进行“清洗”。 |
17日,在武汉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列举了蒋介石的12条罪行——其中包括对人民的屠杀和对党派活动的压制。蒋被开除出党并被解除了所有职务。 逮捕蒋介石的通辑令也发布下来了,目的是“按照镇压反革命的法令对其进行惩罚”,甚至他的头也被估了价,而且是两种标价:抓到活的赏25万两银子,抓到死的则为10万两。 |
15日,在蒋介石的主持下,国民党右翼领袖在南京召开会议。 当天夜里,在蒋介石的命令下,警察和军队包围了设在广州的工会和国民党的办事处。所有的苏联顾问都被拘留起来,共抓了2000人左右。几名黄埔军校学员和一些女学生被处决。蒋介石还命令,所有逃跑的共产党员必须在10天期限内自首,否则一律处以死刑。 |
24日,蒋介石主持召开海军和陆军会议,决定重新开始北伐。然而几乎是同时,南京方面发现武汉政权也有同样的打算,于是北伐再次搁浅。 |
25日,30万人在武昌集会,声讨蒋介石及其政府。 中国又回到了最严重的混乱状态,武汉、南京两个政府都宣称其革命合法并继承了孙中山的遗志。在北方,张作霖大权在握,仍自行其是。 |
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重申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号召与共产主义彻底决裂。 “如果我们允许他们那可怕的政见蔓延,”他说,“一切都将成为泡影。”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国民党中左派反共分子胡汉民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自己任中央军委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
14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蒋介石、胡汉民、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邓泽如、陈果夫等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并致电武汉:15日开四中全会。 由于武汉方面执监委员未到.改为谈话会。 谈话会通过取消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成立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建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取消武汉国民政府;取消跨党分子党籍等决议。 16日,蒋介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委员会与军事委员会联席会议。推选谭延恺为政治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17日,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加派萧佛成、蔡元培、李石曾、邓泽如、何应钦、白崇禧、陈可钰、陈铭枢、贺耀祖9人为政治会议委员;复推选胡汉民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18日,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成立典礼。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樱请在武汉的原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及原代理主席谭延恺来南京行使职权。成立典礼上举行了阅兵式。 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关于定都南京的宣言以及《国民政府宣言》,提出国民革命方略4条: ①密切革命军与人民的配合。 ②造成廉洁政府。 ③提倡保护国内实业。 ④保障农工团体利益并扶助其发展。 蒋介石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会上称: 他和共产党的分歧在于三方面: 1.我们是谋中国全民族的解放,所以要各个阶级共同合作,不是要一个阶级专政,使其他阶级不但不能解放,而且另添一个最残酷的压迫阶级。 2.我们认定中国民族当有处分自己之权。自己利害,只有自己知道亲切,自己能通盘打算;“东交民巷的太上政府”断不能代以“鲍罗廷的太上政府”。 3.我们既为解除全国的痛苦来革命,所以必须于革命过程之中,力谋减轻民众所受的痛苦。我们希望军事早日成功,从事建设事业,使社会有正当发展的道路可达,而共产党则力谋将所有社会基础破坏,用大破坏来造成大暴动,用大暴动来攫取政权。 |
27日,在武汉武昌第一小学,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宣布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五次代表大会,80名代表代表着5.8万名共产党员出席了会议,30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一致强烈地批判陈独秀,“我们的党,只注意了反帝国主义反军阀斗争,而忽略了与资产阶级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陈独秀的错误,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因为他在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时,只求团结,不讲斗争,对蒋介石一味退让。 在一项决议中,决定剥夺共产党控制区内大地主和反革命分子的财产。但对属于民族主义军队官员的土地则给予特别的豁免。 陈独秀,连任五届中共中央总负责人 |
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八十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维经斯基、鲍罗廷等出席了大会。大会本应就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系列生死攸关的问题作出正确回答,以挽救危亡的局势,然而遗憾的是,大会虽然批评了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在指导工作中的右倾错误,通过了一些与右倾政策相对立的决议案;但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如何防止武汉政府右倾、如何建立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军队、如何进一步和普遍发动工农等都没有认识到或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而也未作出正确的回答。 中共“五大”会址(武汉) |
12日凌晨1时,蒋介石派遣的一队队全副武装、臂缠“工”字符号的人马,看上去像工人纠察队,却突然袭击了上海闸北、南市、沪西、吴淞、虹口等区的工人纠察队队部,拉开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序幕。随即,蒋介石对国民党内的共产党进行清洗。 一种说法是:蒋介石与青帮头目杜月笙达成了协议,青帮屠杀了数千名工人领袖和工人,300人被打死,5000人失踪,周恩来也被逮捕,后与一个他在黄埔军校的学生逃走。 |
21日晨,中共上海区委发出了举行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命令。周恩来担任起义总指挥、赵世炎任副总指挥。战斗在上海市内分七个区进行,经过30个小时的激战,共产党在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领导下,在组织的80万工人罢工配合下,共产党武装了工人纠察队,到22日下午6时,攻克了敌人的最后一个据点──北火车站,全歼北洋军阀部队3000人和警察2000人,占领了上海,建立了临时市政府。 1927年3月21日,上海爆发第三次工人起义 |
下旬,汪精卫离开法国,乘火车经苏联归国。 在汪精卫途径莫斯科时,斯大林专门接见了这位国民党左派领袖。 |
周恩来任中共上海区委军委书记。 中共中央给周恩来的首要任务,是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
蒋介石在和共产党分裂前夕曾说:“民生主义对于土地承认私有制,而共产主义完全是取消私有制。这一点原则上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不同的。” |
国民党政府从广州已迁至武汉,1日起开始办公。 |
周恩来奉命由广州去到上海,进入中共中央工作,职务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兼中央军委委员。 |
国民党政府在武昌建立了一个国务院的联合委员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包括非共产党左派和宋子文。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有俄国人鲍罗廷,他在背后对政策施加决定性影响。 13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新的委员会代表党和政府选举了临时的领导机关。但从那以后,武汉成了反蒋中心。 |
8日,北伐革命军攻下南昌。 |
7日,北伐革命军与吴佩孚的军队的武昌战役胶着,武昌被攻下。 |
15日至28日,蒋介石率领北伐革命军在南昌前线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广东召开会议,通过了一个含混不清的反蒋介石决议。该决议谴责个人专权,却不指名道姓。执委会还召请汪精卫回国,并赞同国共合作。 |
林彪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后改编为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任见习排长。 |
徐志摩与有夫之妇陆小曼经过两年多的苦恋,终于结婚。 陆小曼的前夫王赓毕业于清华,曾留学美国西点军校,徐志摩和王赓原是好友。 |
16日,信奉基督教的总司令冯玉祥从蒙古和俄国回来,加入了讨伐吴佩孚和张作霖的战斗。 |
英国军舰炮击万县,造成中国军民5千多人死亡,史称万县惨案。 |
20日,在北伐开始的时候,蒋介石发表过一项宣言,表示只要外国人不妨碍北伐运动和国民革命军的行动,不管他们的国籍如何,对他们的财产将给予保护。 |
13日,中共中央发表对政局的宣言,强烈谴责武汉国民政府背弃孙中山实行的三大革命政策,声明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 |
15日,汪精卫等控制下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公开宣布“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
12日,蒋介石坐镇广州,北伐革命军一举占领长沙 |
8日,陈寅恪(37岁)受好友吴宓举荐、清华校长曹云祥聘请,告别了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生涯,应北京清华学校创办国学研究院并大学部,聘请陈寅恪为教授。来到了北京清华学校,以教授身份,开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之旅。 |
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举行誓师大会,正式出师北伐,发动了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蒋介石任总司令。 军事委员会批准了一项关于北伐目的的宣言,其内容是:“在‘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出师北伐的蒋介石 |
5日,蒋介石被任命为北伐军总司令,在此前后他还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并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和军事部长。 |
15日,蒋介石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紧急会议,他第一次主持了会议。在紧张的气氛中,通过了一项在党内限制共产党的新规则,鲍罗廷对此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