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日晚上,由汪、蒋派遣的五十多个黄埔军校学生军直扑胡汉民家,并指示若“逃捕”即可就地处决。是夜胡汉民刚刚就寝,听到门外嘈杂的声音,赶紧下床,穿上衣服匆忙从后门逃出。 因事出突然,跑到街上不知到哪里是好,稍加思索,推测此事极有可能是与汪精卫有关,一时性起,直奔西华二巷的汪精卫家。 汪精卫妻子陈璧君见胡汉民急装而来,喘息未定,非常诧异。听了胡汉民的一番诉说后,陈璧君怒不可遏,立即打电话给汪精卫,质问道:“胡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你要派人深夜前去缉捕?”汪精卫正等待军队的消息,以为胡汉民不是束手就擒便是被就地正法,振振有词:“反动派就要捉,捉了就要杀!这样做是大快人心!”陈璧君回望胡汉民一眼,低声告诉说:“胡先生现在我们家里。”汪精卫气得掷下话筒。 是夜,陈璧君怕生意外,让胡汉民住了下来。 抓捕胡汉民的消息不胫而走,广州城被闹得沸沸扬扬。汪精卫、蒋介石恐怕引起事端,暂将此事搁下。 以后胡汉民在古应芬等人的保护下入住黄埔军校,苏联,离开了这块差点掉了性命的是非之地。 |
8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 |
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国民党选出了一个16人的委员制的国民政府和一个8人的军事委员会。汪精卫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宣传部长等职。 |
2日,汪精卫在10万广州军民参加的国民政府成立庆祝仪式上,庄重宣布:“国民政府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挥师北伐,统一中国”。 |
4日,朱德离开柏林,乘船前往苏联。 |
12日,蒋介石刚刚从云南和广西军阀手中夺回了广州,粉碎了这两个地方的军阀企图利用孙中山的逝世而夺权的计划。 |
26日,由汪精卫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会上确定了国民党总理的称呼永远留给孙中山,今后国民党采用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会议还决定撤销孙中山生前的大元帅府行政机构,将国民党的最高行政机关改称国民政府。 |
23日,一艘停泊在广州英国租界旁边的法国炮舰向正在就“五卅惨案”举行示威的群众开炮,英国人则用机枪进行扫射,造成了很多人的伤亡。沙基惨案 |
胡汉民从俄国回来不久,汪精卫便去了法国,他在那儿待了一段时间。蒋介石向他道歉并请他回国,但汪精卫深感伤害、羞辱、不可谅解,依然沉默地待在那里。 |
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日本大班(厂长)率领打手枪杀了中国工人顾正红(共产党员),并打伤多人。 28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反对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为口号,发动上海群众在租界举行反帝示威。 30日,上海学生和群众2000多人举行反帝游行、讲演,租界英国巡捕开枪镇压,打死十余人,打伤多人,酿成五卅惨案。 |
30日,上海各校学生两千多人组成讲演队,在租界各马路进行反帝宣传,租界当局又出动巡捕,逮捕了一百多名学生,关押在南京路老闸捕房。消息传开,数千人奔赴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巡捕又开枪打死学生五人,市民十一人,重伤十余人,逮捕四十多人,南京路上顿时一片腥风血雨,是为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英国士兵在上海、青岛、汉口、广东和香港等地方,杀害了数百名中国百姓,史称五卅惨案和沙基惨案。 上海人民的反帝示威游行 |
23日,尽管前一天汪精卫主持召开政治委员会,会上他对蒋介石的中山舰事件认可。但这天开始以治病为由,再也未露面。 后来,汪精卫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道出了事情的真相:“我受到怀疑和厌恨,所以,我再也不想承担政治责任了。” |
30日,黄埔校军在广东兴宁举行追悼孙中山大会。 |
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因肝癌不治,于北京逝世。 孙中山临终前,再次叮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随后,国民党内二雄并立:汪精卫成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
1日,孙中山的大元帅府发令讨伐陈炯明,革命军开始了第一次东征。 东征军分为左、中、右三路。 右路军由东征军总指挥许崇智率领,黄埔军校以第一期毕业生为骨干组建了两个教导团,参加了右路军。 |
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李维汉等二十人。 中共四大批评国民党“在群众中有造成阶级调和观念之危险”,要求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的工作中,“对于各种运动,须努力保存阶级斗争的成分”。 |
冬,林彪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转入中国共产党。 |
31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以及随行人员二十余人,从广州出发,经香港、上海、日本、天津,终于到达北京。 |
18日,应北京清华学校创办国学研究院并大学部,聘请陈寅恪为教授。陈寅恪由马赛启程,结束了自己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生涯,回到祖国。 |
12日,应冯玉祥邀请,孙中山从广州起程前往北京。 孙中山的健康在北上途中急剧恶化,终于在天津卧床不起,但他在新年前夕又挣扎着离开了病床。他到达北京后又碰到了挫折,亲日派根本就没有像孙中山所希望的那样拒绝签署那些不平等条约,他们已经与列强交换了对那些条约的外交承认。 |
周恩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这是他在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部长同时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兼职,这使得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内最早领导并熟悉军事工作的先驱者。 在黄埔军校时的周恩来 |
3日,由于冯玉祥倒戈,吴佩孚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率残部退出战场。 |
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示了国民革命的目的,重申国民党“一大”宣言精神,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以谋求中国的统一和建设。 |
5日上午,冯玉祥派得力部下鹿钟麟等率军瞀直驱故宫,驱逐溥仪。 溥仪借口时间仓促,耍赖不肯走。鹿钟麟严厉地说:“你到底愿意做平民,还是愿意做皇帝?我们自有对待皇帝的办法,景山上的大炮,可就不客气了。” 鹿钟麟本想吓唬一下这帮“龙神”,没想到闻讯而来的皇亲国戚当真了,一个个吓得抱头大哭。溥仪无奈,只好哭丧着脸说:“我走,我走。” |
中共广东区委重建,周恩来被任命为委员长兼宣传部部长。中共广东区委也称两广区委,负责广东、广西、厦门、香港等地党的工作。 |
李大钊出面,多次做冯玉祥的工作,把“二七”惨案以来一批被捕的工会领袖和骨干营救出狱。 月底,新到任的警备司令经过草草盘问后,将张国焘等人全部释放。 |
孙中山要求蒋介石离开黄埔,前来惠州参加阻击陈炯明的进攻。 但蒋介石仍坚持自己的立场,并未离开黄埔。 |
9日,商人武装将他们讨价还价下,终于获得的来福枪枪口对准了忠于政府的部队并开枪打死了数人。 13日,孙中山任命蒋为粤军司令部训练部部长。惠州的增援来了,蒋介石率领部队投入了战斗,经过两天的巷战,商团的武装暴动被平息了。 17日,罢市被迫停止,秩序得到了恢复。 |
23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人,联名发出了呼吁和平的漾电,发动北京政变,逼溥仪离宫,推翻直系贿选大总统曹锟及吴佩孚的直系军阀政府。 24日,冯玉祥致电孙中山,邀请他北上共商国是。冯玉祥暂时控制着北京局势,但在张作霖咄咄逼人的气势下,根本不敢有任何进一步的举动。段祺瑞与张作霖虽在中央政权问题上有分歧,但在独揽权柄而拒孙中山于中枢之外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 25日,冯玉祥的部队占领了北京,吴佩孚被赶出北京。 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全国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促进国民会议运动。 |
在东江,陈炯明发动了新的进攻,占领广州的云南和广西军队在陈炯明和孙中山两边伺机而动。 |
直系江苏军阀齐燮元与皖系浙江军阀卢永祥爆发了江浙战争。 3日,张作霖通电谴责曹、吴(即直系)攻浙,并以援助卢永祥为名,组织“镇威军”,自任总司令,将奉军编为6个军;总兵力约15万人,于15日分路向榆关(即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
随着国共合作形势的发展,国内革命运动以广东为根据地蓬勃开展起来,急需大批干部。旅欧党团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选送一批干部回国,下旬,周恩来与刘伯庄、周子君、罗振声等人从法国乘船归国。 1924年7月,国民党驻法总支部成员欢送周恩来归国时的合影。前排中坐者为周恩来 |
11日,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发出了对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通缉令,并密令各省长、都统、镇守使、护军使“严速查拿,务缉归案”。 这时,李大钊接到中共中央的通知,委派他作为首席代表,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
初,林徽因(20岁)和梁思成(23岁)前往美国留学。 梁思成赴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就读。林徽因与他同往,学习美术兼建筑课程。 中国留学生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前排左一:梁思成;前排左二:林徽因;前排左四:陈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