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奉命由广州去到上海,进入中共中央工作,职务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兼中央军委委员。 |
国民党政府在武昌建立了一个国务院的联合委员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包括非共产党左派和宋子文。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有俄国人鲍罗廷,他在背后对政策施加决定性影响。 13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新的委员会代表党和政府选举了临时的领导机关。但从那以后,武汉成了反蒋中心。 |
8日,北伐革命军攻下南昌。 |
7日,北伐革命军与吴佩孚的军队的武昌战役胶着,武昌被攻下。 |
15日至28日,蒋介石率领北伐革命军在南昌前线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广东召开会议,通过了一个含混不清的反蒋介石决议。该决议谴责个人专权,却不指名道姓。执委会还召请汪精卫回国,并赞同国共合作。 |
林彪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后改编为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任见习排长。 |
徐志摩与有夫之妇陆小曼经过两年多的苦恋,终于结婚。 陆小曼的前夫王赓毕业于清华,曾留学美国西点军校,徐志摩和王赓原是好友。 |
16日,信奉基督教的总司令冯玉祥从蒙古和俄国回来,加入了讨伐吴佩孚和张作霖的战斗。 |
英国军舰炮击万县,造成中国军民5千多人死亡,史称万县惨案。 |
20日,在北伐开始的时候,蒋介石发表过一项宣言,表示只要外国人不妨碍北伐运动和国民革命军的行动,不管他们的国籍如何,对他们的财产将给予保护。 |
13日,中共中央发表对政局的宣言,强烈谴责武汉国民政府背弃孙中山实行的三大革命政策,声明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 |
15日,汪精卫等控制下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公开宣布“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
12日,蒋介石坐镇广州,北伐革命军一举占领长沙 |
8日,陈寅恪(37岁)受好友吴宓举荐、清华校长曹云祥聘请,告别了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生涯,应北京清华学校创办国学研究院并大学部,聘请陈寅恪为教授。来到了北京清华学校,以教授身份,开始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之旅。 |
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举行誓师大会,正式出师北伐,发动了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蒋介石任总司令。 军事委员会批准了一项关于北伐目的的宣言,其内容是:“在‘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出师北伐的蒋介石 |
5日,蒋介石被任命为北伐军总司令,在此前后他还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并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和军事部长。 |
15日,蒋介石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紧急会议,他第一次主持了会议。在紧张的气氛中,通过了一项在党内限制共产党的新规则,鲍罗廷对此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
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安排下,朱德从苏联回国参加北伐战争。 |
9日,段祺瑞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
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
清华教务长一职不再由校长直接批派,而改由教授会公选,梅贻琦(37岁)在47张有效选票中获33张而得中,成为清华改制后公选的第一任教务长。 |
28日,李大钊被张作霖处以绞刑。 |
18日,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接命令派中山舰到黄埔听候派遣,当中山舰开到黄埔后,蒋介石否认有过调舰命令。这时,又传出苏联顾问和共产党员要劫持蒋介石的谣言。 20日,蒋介石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逮捕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包括当时正在广州视察的“布勃诺夫使团”“也被软禁起来。 中山舰事件 |
16日,广州国民政府突然表示,接受周恩来曾多次提出的辞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请求,宣布免去他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的职务。这时的周恩来,仍担任着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
12日,日本军舰于大沽口炮击国民军,李大钊召开大会,强烈抗议日本的所作所为。 18日,面对群情激愤的爱国游行,段祺瑞政府却助纣为虐,帮助日本人镇压人民群众,杀死47名爱国人士,并且通缉李大钊等50人,史称三一八惨案。 |
1日,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广东出现了把蒋介石描绘成新军阀和攻击北伐的传单。 8日,蒋介石宣布,他将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 9日,蒋介石拜访了汪精卫,提出辞去在军事委员会中的职务和广东警备司令的职务。汪精卫不露声色地听着,既不表示接受,也不表示拒绝。 27日,蒋介石对汪精卫说:“如果你不接受我的辞呈,那就请俄国人离开。”汪精卫还是没有反应。 |
1日至19日,国民党“二大”在汪精卫的主持下在广东召开。会议决定以孙中山的遗嘱作为国民党永久的基础。宣布孙中山的在天之灵永远是该党的灯塔。 会议从258名代表中选出了36位新的执行委员会委员,其中包括毛泽东、蒋介石,以及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在广东负责国民党党务。 |
1日,冯玉祥突然宣布他将退休,并动身去作长途旅行,最终目的地是莫斯科。在那里,他希望能为他那支号称是国民军或人民军的部队搞到给养。 |
16日,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刀,协和医院院长刘瑞恒与其助手误切掉了其健全的右肾,虚弱的生命之泉只靠残留的左肾来维持供给。 梁启超手术后未查出病源,便血仍然时轻时重,稍一劳累就会长时间的尿潴留。 |
时任东北军第三军团副军团长郭松龄的幕僚长,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随郭松龄的队伍在巨流河一带遭到了张学良率领的奉军伏击,林长民中流弹身亡,时年50岁。 |
13日,张学良在天津召集郭松龄、李景林等将领开会,传达向国民军进攻的密令。 郭在会上公然抗命,痛切陈述不可再战。 此时,张作霖也察觉出郭有异心,遂发急电令郭调所部集中在滦州,回奉听候命令。 郭于是立即派人携带一份密约去包头与冯玉祥接洽,双方议定由冯玉祥据西北,直隶、热河归李景林,郭管辖东三省,冯、李共同支持郭军反奉。 19日晚,郭松龄在天津国民饭店秘密召集亲信旅长刘伟、范浦江、霁云、刘振东等人举行紧急会议,公开表示对张作霖、杨宇霆所作所为的不满。 20日,郭松龄以军团长张学良的名义下令部队撤退到滦州。 21日晚,郭松龄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提出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郭松龄将所部7万人整编为5个军。 23日,七万大军冲垮了张作霖的4万奉军的连山防线,直逼奉天。 |
6日,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国民革命军的五个军开始东征。 一个月之后攻下惠州,陈炯明逃到香港避难,从此以后他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 |
作为奉军的代表,郭松龄偕夫人以参观军事学习为由,暂避日本。在日本听说张作霖拟以“落实二十一条”为条件,商由日方供给奉军军火,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时,郭松龄愤慨至极,说:“我是国家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并请国民军代表韩复榘向冯玉祥转达自己的合作意向。 |
24日,郭松龄应张作霖的电召回到奉天,随后被派到天津去部署进攻国民军。 郭松龄到天津后,代表张学良组织第三方面军司令部,他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安置亲信,与冯玉祥频繁联系,为武装反奉作准备。 |
7日,苏联派驻广州国民政府代表鲍罗廷,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2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中山大学成立,正式名称为“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 随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立即成立了以鲍罗廷为顾问,由汪精卫、谭延闿、古应芬组成的选拔委员会,决定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地通过考试选拔学生。 11月,中山大学便正式开学。 |
廖仲恺被暗杀后,国民党成立了一个处理军政事务的特别委员会,许崇智、汪精卫、蒋介石三人是这个特别委员会的“三巨头”。 20日,蒋介石率领他手下的黄埔军校学员突然解除了军事部长许崇智部队的武装,而这些部队后来被并入蒋介石的第一军。 21日,许崇智被解除了军事部长的职务,并被剥夺了对粤军的指挥权。他还被从广州驱逐到上海。 |
苏联继1924年5月帮助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之后,又于1925年9月在莫斯科成立了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习惯上称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简称为“中山大学”,也有人称其为“劳动大学”。 |
陈炯明旧部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卷土重来,向广州政府进攻,蒋介石作为东征军总指挥率领兵马从广州出发征讨军阀陈炯明,开启第二次东征。。 共产党人周恩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后又被任命为东征军总政治部总主任。这是中国军队中首次设立政治部,周恩来也就成为最早的政治工作首脑。 苏联顾问还帮助周恩来制订了周密的东征作战计划。蒋介石遵循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