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留守李渊等起兵率师南下,占领长安,立杨侑为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命大丞相,晋升唐王 |
1日,张须陀两万精兵以方阵进击,翟让率军接战后退,张须陀趁机追击十余里,至大海寺附近,李密率精兵千余埋伏在荥阳北面的大海寺北密林中,伏兵骤起,翟让、李密与叛军将领徐世勣、王伯当将隋军合围。 张须陀力战得以突围,但见部下仍然被围,遂再冲进包围圈营救,如此四次,其部下皆败散。 张须陀仰天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于是下马与敌军交战,被李密、翟让等人斩杀,时年52岁。隋军被歼1.5万余人。 |
在李密建议下,翟让率瓦岗军下山攻克荥阳诸县。 隋炀帝特派河南道讨捕大使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全力对付瓦岗军。张须陀带着两万精兵杀来。 |
杨玄感兵败,谋主李密被捕,乘机凿墙穿洞,逃出亡命。李密约了王伯当,投奔瓦岗寨。 翟让初不信任李密,把他软禁在营外,后在王伯当帮助下,向翟让献策灭隋而入伙。 |
涿郡人卢明月率军十余万人屯祝阿(今山东禹城西南)。张须陀统兵一万余人进击。双方相距六七里设营栅相持,经十余日,隋军粮尽将退。 张须陀命秦琼、罗士信二人各率一千人精兵埋伏草木丛中,自己引兵弃营佯装逃跑,卢明月率全军紧追。秦琼、罗士信乘机率伏兵攻入叛军营寨,放火焚烧三十余栅,敌营守卒大乱,卢明月率部迅速回救,遭张须陀回师夹击,叛军溃败,被斩杀无数,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 |
杨玄感屯兵洛阳城下,久战不克,隋援军到来,杨玄感腹背受敌,被迫西撤,为追兵所及,大败,奔上洛(今陕西商县)。 初一(8月21日),在葭芦戍,杨玄感命其弟弟杨积善,抽刀砍死杨玄感,然后自己自杀,但自杀未死被追兵擒获,与杨玄感的首级一起送到隋炀帝的行宫。死于。 |
杨玄感造反。 李密认为:北据幽州,断隋炀帝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控制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为中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为下策。 杨玄感以下策为上计,将引兵从汲郡(今河南淇县东)渡河,围攻东都洛阳。 |
二十八日,隋炀帝杨广因杨玄感反叛,下令停止攻打辽东城,丢下所有军资,全军后撤。 |
隋炀帝再次攻打高丽 |
13岁的长孙氏与李世民喜结良缘,从此二十三年风雨相伴 |
初一,杨广召集35万隋军,涿郡出发,进攻高丽,高丽军以诈降之计,诱使隋军东进,于萨水对隋军半渡而击,隋军惨败。 |
隋炀帝杨广下诏讨伐高丽 |
邹平县人王薄于长白山(在今山东邹平南)起义,自称“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反抗。 其他地区也开始纷纷起义。 最后大致形成三大起义力量: 一是威震全国、据有河南的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二是雄踞河北的窦建德领导的夏军; 三是自淮南转移到江南由杜伏威领导的吴军。 |
东都法曹翟让犯了死罪,狱吏黄君汉惊佩翟让骁勇,以为他能拯救百姓,就暗中打开死牢门,将他放了。 翟让亡命到瓦岗,被拥戴做了寨主。翟让的同乡单雄信和徐世等先后率部投奔翟让,队伍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因为聚义瓦岗,所以称为瓦岗军。 |
西突厥的处罗可汗被射匮可汗打败,向东逃走,被迫降隋。 |
山东、河南遭到特大水灾,次年又发生旱灾 |
张须陀为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南)丞。时值隋炀帝数次用兵高句丽,致使百姓失业,再加上饥荒,粮食的价格飞涨。张须陀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于是先斩后奏,开仓放粮。隋炀帝得知后,并没有责备张须陀,反而奖赏。 |
隋炀帝因黄门侍郎裴矩所作的《西域图记》对西域更感兴趣,便西巡,五月合围吐谷浑于覆袁川,降者10余万人。 六月到了张掖,在那里召见了西域27国的使节,下令当地的人民盛装观看,队伍长达数十里。 |
隋炀帝派遣杜行满等人出使西域;同时又派黄门侍郎裴矩驻于张掖,往来于武威、张掖、敦煌间,主持西域各民族和西方各国之间的联络、贸易及交通等事宜。 |
杨广拜杨素为司徒,又改封他为楚公,食邑两千五百户。 同年八月,杨素在任上逝世,享年63岁,获赠光禄大夫、太尉,谥号“景武”。 杨素虽然帮助杨广战胜了当时的太子杨勇,夺得嗣位。不久后,他更助杨广登上了帝位,并且有平定杨谅的功绩,然而却深为杨广所忌。 杨广面显出对他特殊的礼遇,实际上恩情却很淡薄。 太史官说隋地所属的分野将有重大的丧事发生,杨广因而改封杨素为楚公,因为楚地和隋地属同一分野,杨广想借杨素来拦挡遭丧的运气。 杨素卧病在床的时候,杨广常派一些有名的医生前去诊治侍候,并且赐他许多上好的药品,然而却总在暗地里问医生,总怕他不死去。 |
隋朝迁都从长安到洛阳 |
在河南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联结船只架成的浮桥。 唐太宗李世民作过一首诗,其中四句是“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用来描绘他乘坐御车渡越浮桥时,船头上善于搏击风浪的鹢鸟图形和缆索上的朵朵锦花在江河波涛上摇曳动荡的景象。 |
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又名大石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净跨37.02米,拱矢高度7.23米,矢高与拱跨相比,还不及1∶5,属于坦拱,由著名匠师李春、李通等建成。 |
杨广推出科举制 |
杨素跟随隋文帝驾临仁寿宫,隋文帝又多次赏赐宴席。 等到隋文帝病重,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人入宫侍候。 当时皇太子杨广住在宫内的大宝殿,怕隋文帝有什么不好的消息须要预先防备,于是亲自写了一封信,封好送出来问杨素。 杨素记下宫外的形势,来报告太子杨广。宫人却将回信误送到了隋文帝的住处,隋文帝见信大怒。 这时,隋文帝宠爱的陈贵人又说杨广对她无礼。 隋文帝于是大发脾气,要召见已废的皇子杨勇。 太子与杨素谋划对策,杨素假传圣旨派东宫的士兵入宫守卫,出入都由宇文述、郭衍决定,又命令张衡守候隋文帝的病情。 隋文帝就在这天晚上驾崩,因此朝廷内外有很多非议。 |
隋文帝杨坚逝世(64岁) 杨广即位,隋炀帝(36岁) |
隋文帝驾崩后,杨广登基,派车骑将军屈突通带着隋文帝的诏书,召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回朝。 杨谅知有异,不听从遂起兵反叛。 杨谅命蠕蠕天保占领蒲州,烧断了河桥,又派王聃子率领几万人与他合力防守。 杨素率领五千轻骑前去偷袭,杨素先隐蔽在渭口,夜间悄悄渡河,黎明时发动进攻,蠕蠕天保大败而逃,王聃子因害怕而开城投降。 杨广下诏书召回杨素。 起初,杨素出发之前就计算过几天可以打败敌人,结果不出所料。 杨广又拜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率领几万人讨伐杨谅。 当时晋州、绛州、吕州州城都被杨谅守住,杨素各派两千人去牵制他们。 杨谅命令赵子开拥十余万之众,占领了所有的道路,盘踞在高壁,摆开五十里的战阵。 杨素命令部将带兵正面对敌,自己则率领一支队伍潜入霍山,沿着悬崖深谷前进,直捣叛军老巢,一举击败了他们,杀死杀伤的数以万计。 杨谅所任命的介州刺史梁修罗驻守在介休,梁修罗听说杨素来了,非常害怕,弃城而逃。 杨素继续前进,到达清源,离并州还有三十里。 杨谅率领部将王世宗、赵子开、萧摩诃等将近十万人马,前来迎战,杨素又打败了他们,活捉了萧摩诃。 杨谅退守并州,杨素进兵包围了他,杨谅无计可施,非常窘迫,只好投降,其余党羽也都一一铲平。 杨广派遣杨素的弟弟修武公杨约携带亲笔诏书慰劳杨素,杨素见诏后也上表陈述了自己的谢意。 这个月杨素回到京城,跟随杨广抵达洛阳。 杨广任杨素为营建东京的大监。 因杨素平定杨谅有功,隋炀帝拜他的儿子万石、仁行,侄子玄挺都为仪同三司,并赐给他们织物五万段、绮罗一千匹,赐杨谅妓妾二十人。 |
隋文帝杨坚立杨广为太子。 |
初九,杨坚废太子杨勇。 |
隋文帝下诏要求保护各地的寺院及佛像,对破坏佛像者要处重罪。 |
隋文帝征讨高丽水陆两军,恰遇水灾和大风受阻。 高丽王高元已得知隋军进击消息,急派使者入朝谢罪,称自己是“辽东粪土臣元”。 隋文帝见此,遂下诏罢征高丽之军。 |
隋文帝下诏废黜高丽王高元的官爵。 |
高丽王高元率靺鞨士卒1万多人,入侵辽西,被隋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隋文帝恼恨高丽的侵袭,遂任命汉王杨谅、大将王世积同为行军元帅,率水陆两军30万人征伐高丽。 |
秉智者大师遗志在天台山为之建造国清寺,天台宗盛极一时。 |
唐太宗李世民生于陕西武功之行馆,他的父亲李渊时任岐州刺史。 |
财政官员呈报说:“府藏皆满,粮食布帛无处容纳,已堆积在走廊和房下了。”隋文帝诏令再造新库。 开皇之治 |
隋文帝以陕西为根据地,派军南下,消灭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长达400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隋军攻破建康城,进入宫中,陈后主身边仅剩的大臣劝他穿好皇帝的礼服,在大殿坐下,等待隋军,做一个有尊严的亡国之君,陈后主却说:“对方的锋刃不可抵挡,我自有计策。”结果他的计策是与张贵妃、孔贵嫔躲进景阳宫的井里。隋军找到井边,呼叫不应,放话要落井下石,陈后主才大声呼喊回应。隋军放下吊篮拉他上来,吊篮沉重,使他们非常惊讶,以为这位南朝末代皇帝是个大胖子,拉出井才发现是三个人。建康景阳宫的这口井,后来被称为“胭脂井” |
隋文帝杨坚下诏伐陈朝,派次子晋王杨广为统帅,率兵51万,发动对陈朝的总进攻。 隋朝彩绘陶甲马俑(重装骑兵) |
隋文帝灭掉建都江陵的后梁 |
隋文帝杨坚下诏兴建大兴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