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李存勖所署新州裨将卢文进降辽。 |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称帝。 率部众建都城皇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即后来的上京,群臣及诸属国上尊号曰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建元神册。 至今,俄语发音称中国仍为“契丹”。 其国号汉语称辽。从传世的契丹文看来,或使用“哈剌契丹”双国号,“哈剌”之契丹语义为“辽”。 |
张承奉卒,西汉金山国亡。 |
曹议金接替张议潮及之侄张淮深等张氏家族40多年的归义军政权统治,成为归义军节度使。 曹氏吸取了张氏失败的教训,对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采取和亲的政策,以通婚的办法分别与回鹘和于阗交好,维持这弹丸之地的归义军辖地达100多年。 |
朱温的外甥袁象先、女婿驸马都尉赵岩、第四子均王朱友贞与将领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 袁象先首先发难,率领禁军数千人杀入宫中,朱友珪与妻子张皇后跑到北墙楼下,准备爬城墙逃走未成,于是命冯廷谔将他自己以及张皇后杀死,随后冯廷谔也自杀而死。 朱友贞即位,是为后梁末帝。 |
朱友文驻守在东都开封,朱温于是将传国玉玺交给其妻王氏,让她去召回朱友文,事情被郢王朱友珪的妻子张氏探知,告于朱友珪,朱友珪这时是控鹤都指挥使,控鹤都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 朱温看出朱友珪有野心,又下诏即将朱友珪调任为莱州刺史,朱友珪知道这是为了传位给朱友文做的准备,如若自己起身赴命,那么从此就与皇帝宝座无缘,而且当时大多被贬到地方的人,紧接着就追命赐死,恐有杀身之祸,朱友珪更不能自安。 二十二日,朱友珪穿上庶装,装扮成庶人进入左龙虎军,把情况向统军韩勍说明,韩勍是朱友珪的老部下,恐发生变故因此受到波及不能自保,于是与朱友珪一拍即合,决定协助他弑父篡位。 韩勍带领着自己信任的亲兵五百人,换上控鹤军士的服装,跟随朱友珪混入皇宫中隐蔽起来,至半夜启动,砍断万春门的门闩涌入朱温所在的寝殿,此时宫人因恐惧而呼号奔走地逃逸了。 朱温从床上惊醒坐起,问:“造反的人是谁”朱友珪走入回答:“不是别人,是我!”朱温对着朱友珪说:“我早怀疑此贼,愤恨没有杀之。你如此悖逆,杀父篡位,老天爷会放过你吗?”朱友珪指示自己的马夫冯廷谔说“将老贼万段。” 冯廷谔提刀追砍,朱温奋起,绕着大殿内的柱子躲避,期间冯廷谔挥刀三次都劈到了大柱子上,最后朱温力乏,倒于床榻,冯廷谔找准机会向朱温的腹部刺了一刀,刀刃从后背穿透出来,朱温随即毙命,时年61岁。 朱温被杀死之后,朱友珪使人将寝宫地砖扒开,挖一个坑,用蚊帐包裹其尸,然后埋入寝宫地下,即派供奉官丁昭溥策马飞奔传要将朱友文赐死的伪诏,并于清晨呼使文武百官集中在大殿上,宣读伪造的皇帝诏书“博王朱友文谋图造反,指示杀驾,昨日夜,有穿盔带甲的兵士突入皇宫,幸好依赖于郢王友珪的忠孝,亲率控鹤军士将其歼殄,保全了朕的性命。然朕之病情也因为昨晚发生的事情而更加严重了,故此现以郢王友珪监国,主持军国大事。” 六月二十六日,丁昭溥返回,朱友珪确认朱友文已死,公开了朱温驾崩的消息,而后又公布假遗命制书,宣布继帝位,定明年的年号为“凤历”给朱温上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太祖,陵墓叫宣陵, 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在伊阙下葬。 朱友珪加冕登基,可朝中人人都清楚他弑父篡位的事实,即使朱友珪用财宝贿赂,大多也不情愿辅佐他,君臣因此离心离德。 又因朱友珪软弱失策,对在外的藩王们没有采取先发制人,导致均王朱友贞借此机会,暗中纠集了其他藩王和旧将帅们为外应,确保有与朱友珪进行长期军事对抗的实力,并策动统领洛阳禁军的袁象先为内应,约定发动宫廷政变。 |
正与后梁军争锋于黄河上下的晋王李存勖,为夺得战略主动权,遣大军进攻割据河北北部、与后梁结盟的藩镇刘守光,命勇将李存审率军会攻刘守光盘踞的幽州城,大将李嗣源进攻瀛州(今河北河间)城。瀛洲刺史赵敬(赵匡胤的祖父)兵败出降 |
后梁迁都洛阳 |
唐帝国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或称昭宣帝)李柷先被降为济阴王,迁于开封以北的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亲信氏叔琮的宅第,后又被废除帝位。 由于太原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等仍然奉“天祐”正朔,不承认梁朝,朱温担心各地军阀的拥立会使废帝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二十一日,将十七岁的唐哀帝鸩杀。 |
朱温逼唐哀帝禅让,朱温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定都汴梁(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 唐朝灭亡。 唐朝历经618年-907年,唐朝共传二十二帝(包含武则天),国祚289年。 |
张承奉自立为白衣天子,建立西汉金山国。 |
杨行密去世,时年54岁,谥号吴武忠王,其长子杨渥继立。 |
谋臣李振(撒马尔罕安国人)鼓动朱温“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在滑州白马驿一夕间杀死左仆射裴枢、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裴贽、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被贬大臣约三十余人,并就地抛尸黄河。 白马驿之祸 |
朱温对李唐宗室诸王大开杀戒。他命心腹蒋玄晖邀请昭宗之子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遂王李祎、景王李祕、祁王李祺、琼王李祥等九人,在洛苑的九曲池旁摆下酒宴,将九王一一灌醉,然后用绳子勒死,尸体则扔进九曲池里。 |
黄巢降将出身的宣武节度使、梁王朱温(朱全忠)胁迫唐昭宗离开长安,“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长安自此遂丘墟矣”。迁都洛阳。 随后,朱温(朱全忠)杀死唐昭宗。立唐昭宗之子李柷唐哀帝(13岁) |
郭威诞生,出生于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一出生便是孤儿,自幼由姨母带大。 |
唐昭宗被困在岐王李茂贞的驻地凤翔,派江淮宣谕使李俨拜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吴王。使统兵讨朱全忠。 又加朱瑾为平卢节度使、冯弘铎为武宁节度使、朱延寿为奉国节度使、皆为遥领,加武安节度使马殷使相,令即日起兵勤王。 |
汉族大臣郑回的七世孙郑买嗣推翻蒙氏南诏,自立为王,改国“大长和”。南诏国亡。 |
朱温汴州大将牛存节、王重师率汴州兵从登云梯上强行攻进徐州城,武宁军节度使时溥率家人登上燕子楼自焚。 朱温夺得徐州。 |
杨行密攻取了楚州(今江苏淮安),对占据扬州的孙儒构成了南、西、北三面包抄的形势。 同年,他再占扬州,唐廷任他为淮南节度使。 |
秦宗权的部下申丛变节,打断秦宗权的双腿,并把他囚禁起来,遣使向朱温报告。朱温当天接受诏令任申丛为淮西留后官。 不久,申丛又被部将郭璠杀害。同月,郭璠押解秦宗权前来献给朱温,朱温派人用囚车将秦宗权解押到长安。 到达长安后,唐昭宗前往延喜楼接受俘虏,立即在一棵独柳树下面将秦宗权斩首。 |
初三,唐僖宗逝世,李晔唐昭宗即位 |
初八,朱温在汴州城北郊的边孝村向秦宗权发起进攻。 朱温再次向朱瑄、朱瑾求援,朱瑄、朱瑾也各自领军驰援,朱温因此得以合宣武、义成、天平、泰宁四镇军队,大破秦宗权军,杀2万余人,秦宗权乘夜逃回蔡州。经此一战,秦宗权军实力大损。 |
唐僖宗从蜀地回到长安,改元为光启。 |
黄巢被徐州节度使时溥包围在泰山狼虎谷襄王村。 黄巢让外甥林言协助自刎。 |
十四日,李克用讨伐黄巢后,路过汴州,在封禅寺休军整顿,朱温在上源驿宴请李克用。 李克用乘酒醉大发脾气,惹怒了朱温。晚上,酒席散后,李克用喝醉睡着。 朱温埋伏的士兵出来,放火烧房,仆人郭景铢熄灭蜡烛,将李克用藏在床下,用水泼醒李克用并告诉他。幸好天降大雨把火灭了,李克用与随从薛铁山、贺回鹘等,借着闪电的光亮,从尉氏门用绳索坠城逃出,回到自己的部队,朱温杀死他的部下百余人。 李克用到达军中后,向唐僖宗诉讼此事,请求对朱温用兵,唐僖宗从中调和,加封李克用为陇西郡王来安抚他,没有治朱温的罪。 |
宣武军节度使朱温被奉国军节度使秦宗权攻打,向朱瑄求援。朱瑄派自己军中最勇猛的将领堂弟朱瑾前去。 朱瑾击退秦宗权后,朱温向朱瑄致谢,尊他如兄。 |
朱温(32岁)进入汴州上任节度使,从此,汴州(宣武军)成为他的大本营。 唐僖宗下诏书,因为黄巢未平,加朱温为东北面都招讨使,去支援陈州。 |
黄巢尽出主力十五万,在沙华山西北的梁田坡,与以时任河东节度使的沙陀人李克用为首的唐各道藩镇决一死战。 黄巢大败,侥幸逃到河南。 |
十七日,朱温杀黄巢监军严实,正式通告天下,背巢降唐。 朱温向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谢罪,唐僖宗李儇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朱全忠”。 |
黄巢率众主动撤出长安,率军退屯于灞上(今陕西西安南郊),唐军随后入城。 |
唐僖宗诏令伐大齐皇帝黄巢 |
党项拓跋氏的其中一支平夏部参与唐朝镇压黄巢的战争,首领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氏,统辖夏、绥(今陕西绥德)、银(今陕西米脂)、宥(今陕西靖边)、静(今陕西米脂西)五州。历经唐末五代,党项李氏部落始终以藩镇身份,与中原王朝维持着臣属关系。 |
初十,黄巢在长安含元殿称帝,国号“大齐”,年号“金统”。 |
黄巢军占领东都洛阳,唐僖宗李儇旋即逃出长安,跑到成都避难。 黄巢起事战略图 |
黄巢在得到王仙芝的旧部后,在亳州城外立纛称王,自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设置官属。 |
南诏国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或大封人,“封”古音“帮”,“封民”或“封人”即“白民”或“白人”,乃民族自称,南诏建国百余年,乌蛮已经白蛮化,白族之名或来于此)。 |
南诏王世隆卒,子法(隆瞬)即位,在南诏后期,大臣专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
王仙芝长垣(今河南长垣)率三千人揭竿而起,指责唐朝“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这也是中国农民起义史上首次提出“平均”的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