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先攻河中,采用围城打消耗战之法与敌对垒。一年后,河中城里粮草皆尽,士气全失,河中城破,李守贞自焚而死。 |
夺得帝位尚未满一年的后汉高祖刘知远病亡,遗命大臣郭威、苏逢吉等为顾命之臣,辅佐其幼子刘承祐即皇帝位,是为后汉隐帝。 |
由于幼主无能,强臣跋扈,群下反侧,所以不久即爆发了藩镇叛乱之事: 李守贞据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赵思绾据长安,王景崇据凤翔,同时反叛。 时任后汉枢密使郭威受命都督诸军讨伐三座叛镇,郭威因河中叛兵军力最强,对京城威胁最大,故首先亲统大军征讨李守贞。 |
赵匡胤(21岁)别妻离家,出京以后,大体沿着黄河西行,经洛阳直奔关中,但一无所获,赵匡胤先去复州(今湖北天门),投奔其父旧友防御使王彦超,希望能谋得一份安身的差事,可王彦超只是拿出一些钱给赵匡胤打发了事。 仅在十数年后,登上九五之尊的赵匡胤,一日召从臣“宴射”,酒酣,诘问王彦超道:“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早已忐忑不安的王彦超一听,赶忙离席伏在台阶下顿首谢罪,并辩解道:“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意指自己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防御使而已,一勺浅水岂能容纳神龙,如若当日陛下留滞于小郡,安有今日!赵匡胤也就豁达地大笑作罢。 |
契丹在中原人民抗击下退出后,一直躲在太原观望形势的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遣军南下,兵不血刃地进入进入开封并建都,改名为暠,改国号为汉,改天福十三年为乾祐元年,蠲免赋税,大赦天下,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 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括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果然深得人心。 |
因民间汉人武装反抗此起彼伏,辽朝在中原的统治动荡不安。 辽太宗耶律德光无力控制乱局,只得匆匆撤出开封,罢兵北还。病逝于北归草原的途中,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杀胡林,终年46岁。 庙号太宗,谥号孝武惠文皇帝。 由其兄东丹王耶律倍(耶律突欲)的长子永康王耶律阮(耶律兀欲)继位。 |
一日,耶律德光具办汉族的礼制衣服,登上崇元殿接受朝拜,诏令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称年号为会同十年。 刘知远遣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耶律德光诏令褒扬嘉奖,称刘知远为儿子,并赐给一根木拐。 按契丹的礼法,贵重的大臣才能得到这种赏赐,就像按汉族礼仪赐给假节一样。王峻拿着木拐,契丹人望见他都纷纷到路边避让。 王峻回来后,对刘知远说契丹政治混乱,一定不能攻占中原,于是便商议建国。 |
十二日,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与他的文武将吏等,认为中原没有主人,刘知远的威望日益隆盛,众心所归,写信劝他登上帝位,刘知远谦让不答应,此后众官三次上书,诸军将吏、贵臣耆老,一个接一个地恳切陈请,才发布文告应允。 十五日,刘知远看准时机,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他没有马上改国号,但弃开运年号,而延用石敬瑭的年号,称天福十二年。 接着,刘知远下诏禁止为契丹括取钱帛;慰劳保卫地方和武装抗辽的民众;在诸道的契丹人一律处死等等。于是晋朝旧臣纷纷投诚归附。 |
一日,辽太宗进入汴京皇宫,接受百官朝拜,欲成为中原之主。不料中原军民不接受契丹统治,纷纷聚兵反抗,狼烟四起。 |
赵匡美出生在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坊护圣营官舍中,其母陈国夫人耿氏。(赵光义8岁,赵匡胤20岁) 太祖登基后,改名光美;待太宗继位后,再改名廷美。 |
后晋大将杜重威引契丹军南下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俘虏后晋出帝,被辽太宗送到遥远的北国苦度余生。 后晋灭亡,耶律德光建国号为大辽,年号大同。 |
急于雪耻的辽太宗倾国南下,与晋军展开决战。大敌当前,后晋统兵大将却欲效法石敬瑭的作为,即在契丹皇帝的庇护下做“儿皇帝”,便拒不服从后晋朝廷命令,举军投降了契丹。 |
晋兵大败辽军,辽太宗只身骑骆驼狼狈逃回幽州(今北京)。 |
赵匡胤(18岁)听从父亲赵弘殷安排,与同为护圣营军校的右千牛卫率府率贺景思的长女贺氏(18岁)完婚。 |
南唐皇帝李昪病死,时年56岁,庙号“南唐烈祖”。 李昪子李璟继位。 |
石敬瑭病逝(51岁),石重贵即位,晋出帝。 晋出帝耻于其父对辽朝的奴颜婢膝,拒绝再向契丹称臣,导致晋、辽关系急遽恶化。辽太宗耶律德光大怒,多次统兵侵扰晋境。 |
七日,赵匡胤(12岁)的三弟赵匡乂出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坊护圣营官舍中。 赵匡胤开国称帝以后,赐名光义;赵光义继位后,又改名炅。 |
徐知诰自称唐玄宗子永王璘之裔,复姓李,改名昪,即由徐知诰改名李昇,国号唐,史称南唐。 |
后晋迁都汴京开封 |
耶律德光改皇都为上京,改革官制,划分南北二面,实行胡汉分治。 北面官以契丹旧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汉制治汉人。 |
因唾弃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卖国行径,白族人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也顺势在云南自立为王,建国大理。 |
徐知诰(后改名李昪)废杨溥,自称皇帝。 国号大齐,年号昇元,定都金陵(南京),史称南唐。 |
二十六日,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李从珂死后无谥号及庙号,史家称之为末帝或废帝。传国玉玺亦在此时遗失不知所踪。 |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后唐明宗李嗣源女婿)在晋阳(今山西晋源)发动叛乱,求得契丹军援助 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兵由雁门来援石敬瑭,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史称后晋 石敬瑭甘做“儿皇帝”,割幽(燕)、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蔚、朔十六州(今京、津及冀北、晋北地区)给契丹,另加岁贡帛30万匹,换得辽太宗的援军,于晋阳起兵,杀入洛阳城,推翻后唐王朝,登上了“大晋皇帝”的宝座。 |
李从珂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 |
孟知祥病逝,太子孟昶继位,追谥孟知祥为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和陵。 |
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皆归附后蜀,张虔钊、孙汉韶抵达成都,孟知祥设宴招待,却在席间突然发病。他立儿子孟昶为皇太子,命其监国。 |
孟知祥在成都正式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四月改元明德。 |
李从珂从凤翔出发时,答应每个士兵在进入洛阳后可以得100缗钱作为奖赏。 但到了洛阳后,向三司使王玫询问并清点府库情况,金钱和布帛加起来远远不够奖赏。李从珂很生气,王玫建议搜刮京城百姓的财产作为替代;执政官员建议,以房产为标准来筹措,不论士大夫还是平民,不论是自己居住还是租赁的,都先借五个月的租金。李从珂同意了。过了十几天,百姓的财产被执行的官员千方百计地搜刮,也只得到十几万。李从珂发怒,王玫等人都被抓进了军巡使的监狱。然后不分日夜地催促人们上缴租金,监狱都被抓来的人填满了,甚至逼得有人上吊、投井自杀的。到了这个时候,把所有库藏的旧东西以及各道贡献的物品,甚至于太后、太妃所用的器皿、服饰、簪环什么的全部搜刮了出来,也才又凑出20万缗,仍不够奖赏。 后来,枢密直学士李专美建议减少士兵的奖赏获得同意。士兵们贪得无厌,仍然不满意,编造歌谣说:“除去菩萨,扶立生铁。”说的就是闵帝李从厚仁慈软弱如菩萨,末帝李从珂严厉坚强如生铁,所以大家心里都有一点后悔。 |
愍帝李从厚(唐明宗李嗣源之子)即位后,对李从珂(唐明宗李嗣源养子)倍加猜忌。 先是解除了他儿子李重吉的禁军之权,改任亳州刺史,调离京师;然后又召他出家为尼的女儿李惠明进宫。 李从珂听到儿子被外调,女儿被内召,知道新主对他产生了猜忌,终日惶惶不安。 双方为夺取帝位而拼死争斗,使得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李嗣源女婿)渔翁得利,势力坐大。 |
后唐明宗李嗣源逝世。 愍帝李从厚(唐明宗李嗣源之子)即位 |
十六日(927年3月21日),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洛阳城东北二十里处),其父赵弘殷是后唐禁军将领,母亲杜氏,赵匡胤是其第二子。 杜氏一共生有五子二女,即匡济、匡胤、匡乂、匡美、匡赞和燕国、陈国二长公主(燕国、陈国,皆赵匡胤称帝以后所赐封号,其名字史无记载。古代称皇帝的姐妹为长公主)。 宋朝建立后,按礼法必须避天子的名讳,所以赵匡胤的兄弟即改“匡”字为“光”,后来赵光义登基(即宋太宗),光美又被改名称廷美。 |
徐温死,其养子徐知诰拥杨隆演弟杨溥为帝 |
二十七日,耶律阿保机在出征渤海还皇都途中病逝于扶余(今吉林四平西),终年55岁。 谥升天皇帝(一作大圣皇帝),庙号太祖。 |
耶律阿保机率军亲征,灭渤海国,改名东丹国,命长子突欲(耶律倍)为东丹王。 |
李存勖被部将所杀,其养子李嗣源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
李存勖(xù)于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 |
辽太祖“以皇弟苏为南府宰相”,“宗室为南府宰相自此始”。 长期以来,辽朝的北、南宰相一直在契丹人萧和耶律两姓中选拔,这是辽朝用人的世族世选。 |
徐知诰(后改名李昪)累迁侍中、中书令、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封齐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