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194305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在莫斯科草拟了关于解散共产国际的提议书。 22日,交《真理报》发表。 至此,共产国际已经活动了24年。 |
10日,由陶希圣执笔、以蒋介石名义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一书由正中书局出版。全文共分八章: (1)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达;(2)国耻的由来与革命的起源;(3)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之深刻化;(4)由北伐到抗战;(5)平等互惠新约的内容与今后建国工作之重点;(6)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7)中国革命建国的动脉及其命运决定的关头;(8)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前途。 全文的核心是宣传只有国民党救中国,只有三民主义救中国。全篇歪曲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国近百年革命史,鼓吹封建复古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三民主义是“推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真理,“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诬蔑共产党是“新式军阀”,暗示要以武力消灭共产党。表述了蒋介石集团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政治观点,集中表述了蒋介石“力行哲学”的宇宙观、认识论、伦理学和历史观,为积极反共和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作舆论准备。在第七章中,含沙射影地无理指责中共陕甘宁边区为“变相军阀”“武力割据”,为武力进攻边区制造舆论。 |
13日,弘一大师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中国派遣军”为策应香港方面作战,于1941年12月中旬令阿南惟几指挥4个师团、2个旅团、3个支队及航空兵等12万余人,以3个师团进占湘北新开塘、西塘,沿岳阳至长沙铁路进犯长沙,1个师团由赣北安义西犯上高,配合其主力进攻长沙。薛岳指挥13个军、1个挺进军、1个航空兵飞行大队30余万人,以10个军在湘北新墙、长沙地区,3个军在赣北武宁、上高地区组织防御。 19日,湘北日军一部攻占了岳阳东南段山。 24日起,第3、第6、第40师团先后突破新墙河、汨罗江防线南下,中国守军以一部兵力与日军保持接触,第37、第99军主力向金井以东及铁路以西转移。 31日,日军越过捞刀河、浏阳河,三面包围长沙,次日日军第3师团渡过浏阳河,向长沙东南郊猛攻。守军第10军英勇抗击,激战一夜,白沙岭阵地失陷。 1942年1月2日,日军第6师团主力开始向长沙城内进攻,但被守军阻挡。 4日,第九战区调至长沙外围的10个军对日军实施反击,迫使其北撤。守军跟踪追击,使日军伤亡惨重。 16日,日军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由赣北西进的日军也被击退,会战结束。 此次会战中,中国军队采用逐次抗击、诱敌深入、坚守长沙核心阵地、合围聚歼、动员敌后军民破坏日军补给线等战法,以伤亡近3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5万余人、俘虏139人 (日军称伤亡6000余人),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是三次长沙会战中战绩最好的一次。 第三次长沙会战 |
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中美英正式对日德意宣战,中国战区遂正式成为二战盟军反法西斯战争战场。 盟军委托蒋中正任中国战区(含越南、泰国、高棉,高棉为今柬埔寨、老挝)统帅,派史迪威中将任蒋参谋长。 英国封锁之滇缅路亦开放向中国后方运补。同时,国军也派出精锐部队远征南方,留下了转战缅因、血战昆仑关等事迹。 |
国民党第74军58师在9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损失惨重。 10月,第58师师长廖龄奇因擅自离队去看望新婚妻子,“致陷该师于散乱之境”,被蒋介石以军法下令枪决。 师长廖龄奇死后,24日,张灵甫被任命为第74军第58师代师长。 这年冬,升任第74军第58师少将师长。 经过长沙血战,第58师官兵每个连都已不满百人,残破不全,加上廖龄奇之死,全军士气低落,一蹶不振。张灵甫刚接手第58师,该师的邓竹修、何澜、王伯雄三位团长集体辞职。 张灵甫上任之后,先是率领全师官兵在宜春进行了短暂的整训,然后调往广西柳州以南地区边补充边整训。经过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惨痛失利之后,58师每个连的官兵不足百人,在柳州接受了一批贵州新兵之后,方才恢复元气。 他刚一上任,就解决了高级军官的职位问题,简单就八个字:该升的升,该调的调。张灵甫将原173团团长蔡仁杰升任58师副师长,挽留何澜继续担任团长,提拔明灿任172团团长,174团由杨剑秋担任团长。除了58师原有部队长之外,他调51师第306团团长卢醒来担任58师的参谋长。 |
正当第二次长沙会战进入高潮阶段,王耀武奉命由江西赶赴长沙驰援,去长沙外围的捞刀河,重点保卫沙市街。 这一重要情报为日军特种情报机关获悉。第七十四军是日军的宿敌,不少日军野战部队吃过他的苦头。日军获情报后立即改变作战计划,将原定在傍晚攻击的时间提前,命令11时即开始攻击。接着改变了第六师团攻占平江的任务,令其和第四十师团一起对付第七十四军。 23日,日军第六师团从东面长驱疾进,突然袭击东翼要冲金井。 26日,第三师团从长沙南侧发起追击,刚到捞刀河就与第七十四军遭遇,双方展开激烈的遭遇战。不久,第六师团也加入了这一激战。第七十四军由东往西进,日军由北向南击,正好打在七十四军侧背。第七十四军长途跋涉,半途中又遭日机袭击,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遭日军两个师团的袭击,不得不向南败退。日军在取胜情况下,一反夜间不深入的常规,大部队向黄花市夜袭,将第七十四军的直属部队打乱。混乱中,王耀武率卫士排撤退,卫士排长遭日军杀害,王耀武仅以数步之差,因天黑侥幸脱身。 第二次长沙会战后,王耀武即率部在江西宜春集结,然后开赴广西柳州以南铁路沿线补充整训。 |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中国第9战区军队与日军第11集团军仍对峙在新墙河两岸地区 。 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为加强对苏战争准备和南进太平洋,企图早日结束中日战争。从8月中旬起,日军集结第三、第四、第六师团主力等12万余兵力于岳阳、临湘地区,准备再次进攻长沙。 9月初,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4个师团、4个支队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共11.5万人,进占岳阳、临湘一带,企图击溃第9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中国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军和1个挺进军及航空兵2个飞行大队,共37.8万人,企图利用湘北有利地形,逐次阻击,引诱日军至长沙附近的捞刀河岸地区予以围歼。 9月7日至17日,日军为掩护主力展开,以一部开始攻击岳阳东南的大云山守军。 18日,日军第3、第4、第6师团及早渊支队突破新墙河南岸防御阵地,第4、第20、第58军抗击后,主力转移至汨罗江东北洪源洞一带。 日军主力继续南犯,21日强渡汨罗江,守军第37军再次抗击后,向捞刀河东南预定决战地域转移。 26日,日军第3、第4、第6、第40师团进至捞刀河两岸,28日早渊支队一部突入长沙市区,29日日军第3师团一部进至株洲。此时,薛岳指挥第26、第74军等6个军在长沙东南地区开始反击,在洪源洞地区的第4、第20、第58军也尾敌南渡汨罗江,南北夹击。 10月1日,日军向北突围撤退。中国军队实施追击,先后渡过汨罗江,越过新墙河。日军凭借坚固工事进行顽抗,最后双方在新墙河形成对峙局面,日军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中国军队追至桃林、忠防附近,后双方恢复原阵地,战役结束。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由于第9战区指导失误,使日军一度攻占长沙,并追击到株洲,基本达成战役目的。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日军也遭到了一定的打击,中国军队击毙日军1.7万余人。 |
3月,华中日军困于中国军队持久消耗战略,改取以攻为守之策,由全面进攻变为局部侵扰,发动所谓鄱阳湖“扫荡”战,企图攻取江西上高,摧毁中国野战军主力。 当时,日军企图兵分三路,以分进合击的战法歼灭上高、高安地区的国民党军,打通湘赣公路,连接湘东日军,并以一部兵力窜犯樟树、丰城,巩固南昌外围。 第十九集团军企图先在第一线(靖安、奉新、高邮)和第二线(陶家、渣村、南岭、高安)阵地佯作坚守抵抗,尔后诱敌深入,待日军进至第三线(上高、棠浦、泗溪、石头)阵地时,集中兵力,包围歼灭。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配置在上高地区,担负从正面进行反击的任务。 3月15日,北路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主力由安义以西的干州街南下,在飞机支援下,于当天中午攻占奉新,次日抵达东坪、水口,其一部沿石鼻街、儒里村进至米岭,17日在伍桥圩会合;南路日军第二十混成旅团及赣江支队,也于同日在飞机和炮兵支援下,由锦江与赣江合流处的夏口南渡锦江。 16日,南路日军进至曲江附近,17日兵分三部,主力西进坑里村,另两股分向独城、后港进击。 王耀武当即令第五十一师在猪头山和敢鼓岭实施堵击,激战一日,击歼日军一千六百余人。 20日,日军第二十旅团再向猪头山攻击、守军顽强抗击,毙伤日军一千余人。第五十一师官兵伤亡很大,连长樊逢春在争夺教鼓岭战斗中率领全连官兵与日军展开肉搏,结果全部殉国。 20日晨,中路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在飞机三十余架支援下,不顾其南北两路的败退,仍孤军深入,向泗溪、官桥王耀武部第五十七、第五十八师阵地攻击,在流塘村附近突进一部。为避敌锋,王耀武于当晚令部队将阵地略向后转移。21日,日军重新发动攻势,主力指向云头山阵地。傍晚,第五十七师泗溪阵地被突破,王耀武急令该师死守云头山,第五十八师撤守猪姑岭。 22日晨,第五十七师云头山阵地被突破,锦江军桥又遭日机猛烈轰炸,退路被切断,完全陷入日军包围圈中。王耀武见第五十八师固守猪姑岭,无力驰援,于是令锦江南岸的第五十一师不顾日机轰炸,分兵支援第五十七师,击退进占四堡庄、华阳的日军。当夜,他乘势调整部署,以第五十一师占领石头大街至简市一线阵地,重点防守左翼;以第五十七、五十八师在锦江北岸占领简市至凌江口一线阵地,重点防守上高核心阵地。 24日,日军师团长大贺亲自督战,并调南路军三千人,以求最后一逞。日军出动一百余架飞机,反复轰炸第七十四军主要阵地白茅山,投弹多至一千七百余枚,阵地大部被毁,人员伤亡惨重,情况十分危急。这时王耀武指挥预备队先后发起七次冲锋,与日军进行七次肉搏,消灭众多日军。第七十四军将士全力拼杀,为实施友军对日军的包围,争取了时间。 25日,王耀武指挥第七十四军全线出击,锦江南岸的日军很快被肃清。 26日,第十九集团军将日军包围在直径不满五公里的包围圈内。 27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突围,王耀武指挥部队猛追不放,不顾日军投掷毒气弹,于28日其第五十八师追至长岭一线,与日军展开激战。日军为掩护其主力东遁,拼死顽抗。激战到中午,第五十一师赶到,袭击日军右侧,第五十七师也已形成对官桥镇的包围,日军被迫退守官桥镇内。王耀武令第五十八师乘胜冲锋,与日军展开巷战,激战至下午,官桥镇全部收复,歼敌六百余人。 此后,王耀武继续督率部队协同友邻连克高安、奉新等地,与日军对峙于安义城附近。 上高会战至4月9日结束,历时二十五天。 此役,中国军队伤毙日军一万五千余人(有说法称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被击毙),军马二千八百余匹,击落飞机一架,俘虏日军一百余人,缴获山炮、迫击炮十门及步枪一千余支。何应钦称此役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罗卓英称赞第七十四军为“抗日铁军”,就连日军也不得不称赞第七十四军为“支那王牌”。 战后,第七十四军被授予飞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得授青天白日勋章。 上高会战 |
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合部署“百团大战”,给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
中共十八集团军驻成都办事处主任罗世文,中苏文化协会理事长车耀先,“核心社”负责人郭秉毅、汪导予以及唐鉴予、洪希宗、薛特恩、胡芷浒等十几名中共党员、进步青年,在几天内相继失踪。一个月后,他们中的唐鉴予、洪希宗、薛特恩等七人,被一辆大卡车拉到了成都东郊50里外的龙泉山下。被戴笠的军统扔进事先挖好的七个深坑,活埋在偏僻、荒无人迹的龙泉驿一所破庙前。 |
在以前在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恩师韩兆鄂的介绍下,张灵甫与西安当地名门望族高艳玉结婚,成为其第三任妻子。 值得一提的是,张灵甫的黄埔同学胡琏也曾提亲,但高家比对照片后,因张灵甫相貌更为出众而选择了他。 张灵甫在西安没有置过自己的房产,婚后就迁居高家。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张灵甫与名门望族联姻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高艳玉的家族背景和她在社会上的地位,无疑为张灵甫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没有持续太久,高艳玉在婚后育有二子一女,但两个儿子均不幸夭折。关于长子死因,一说是因高艳玉熟睡时被子覆盖婴儿口鼻导致窒息,另一说是因油灯引燃蚊帐的火灾所致。次子则因患病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而夭折。 1946年,张灵甫以高艳玉吸食鸦片、未尽母责导致子女夭亡为由提出离婚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张灵甫在与第四任妻子王玉龄举行婚礼时,尚未与高艳玉正式办理完离婚手续,高艳玉后通过法律途径解除关系并获得经济补偿 。 |
国民党汪精卫加入日本傀儡政权。 |
4日,吴佩孚被日本暗杀。 |
3日,晋察冀军区将日军第二旅团的600余人歼灭在雁宿崖地区。 日军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恼羞成怒,亲自率领日军1500多人向八路军进行反扑。 7日的黄土岭战斗中,日军被八路军歼灭900余人,阿部规秀被击毙,他的坐骑大青马也被缴获,后跟随朱德南征北战。 |
日军侵占武汉、南昌后,为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试图消灭中国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赣北地区。 9月上旬,日本第11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4个师团、2个支队及航空兵、海军各一部,约10万余人,以分进合击战法,从湘北、鄂南、赣北三个方向进攻长沙。中国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5个军和1个挺进军共20余万人,企图利用山岳江河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引诱日军至长沙附近,予以包围歼灭。 自9月14日起,进占赣北的日军第106师团主力及配属的日军第101师团一部由靖安、大城西进,被守军阻于修水、三都地区。进占鄂南的日军第33师团由通城进至献钟、修水,亦受阻挡。 自23日起,日军第6师团与奈良支队由岳阳地区南进,先后强渡新墙河、汨罗江,期间还使用毒气作战。上村支队在海军配合下,在汨罗江口的土星港、营田登岸后溯江东进,配合主力作战。守军第52、第37军抗击后,主力撤至长沙东南地区。 28日,日军第6师团、上村支队进至长沙北面的福临铺、栗桥、三姊桥一带,遭守军伏击。 30日,奈良支队与日军第33师团在献钟附近会合后,东进受阻。日方发觉补给困难,伤亡增多,并陷于中国军队伏击区内的不利境地,遂在9月底相继北撤。 第九战区令各部追击围堵,至10月14日恢复战前态势。 第一次长沙会战 |
14日拂晓,日军第一○六师团主力及佐枝支队千余人,向江西高安以北奉新一带发起进攻,中方第一集团军第六十军第一八四师第六团、第五五○团奋起抵抗,揭开了赣北方面作战乃至整个长沙会战的序幕。 9月15日起,日军增加了兵力,除了步兵外,还出动了炮兵和骑兵,向位于锦江北岸的高安城推进。日军动用飞机连番轰炸,并且不断使用了燃烧弹和毒气弹。中方第五十八军之第十师、第三十二军之一三九师、一四一师所部多次击退日军,数日内双方在高安以北互有进退。 至9月18日傍晚,中国军队弃守高安。 19日起,中方将第三十二、四十九、七十四各军所部重新作了部署,与自高安西犯之日军激战。 至22日,受重创之日军被迫退回高安城,中方第三十二军乘胜反击,于当晚一鼓作气收复高安,并进占祥符观,日军则往东北方面败退,回到9月14日前之态势。 高安之战 |
在高安之战期间,北面同时进行着会埠之战。 会埠城位于缭水以北,是阻遏日军自赣北沿缭水西侵湘北的战略要地。 9月15日,日军第一○一、一○六两个师团分别强渡上乐河与缭水,以重炮猛轰中方阵地,随后日军以步兵、骑兵和战车沿缭水南北两岸向西推进。 经过数日激战,北线日军于16日攻占会埠城,然后其一路从会埠向西,沿缭水先后推进到罗坊、上富、横桥、甘坊、找桥,但在横街遭遇中方第七十二军第十五师、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的有力阻击。另一路日军则经九仙汤、沙窝里、黄沙桥进犯至修水、武宁水一带。 |
王耀武率第七十四军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拦截向长沙进犯的两个师团的日军,激战于赣北重镇高安。 在这之前,日军依靠优势兵力包围高安,原先守卫高安的第三十二军在与日军激战后,被迫撤退。 9月19日,高安陷于敌手。由于该城战略地位重要,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指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要运用以攻为守的战术给敌以重大打击,收复高安。”于是罗卓英调第七十四军投入战场。 王耀武受命后,运用反包围的战术,首先切断日军退路,以五十一师为主攻部队,经过三天激战,于9月22日收复高安城。 这一胜利有力地配合了长沙会战的主战场,为夺取整个会战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
15日,日军第11集团军制定了《江南作战指导大纲》,开始调整和集结部队。 |
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即确定了守卫湘北、赣北的基本方针。 15日,军事委员会致电第9战区: “如敌进取长沙之动态已经暴露,则我军与其在长沙前方作强硬之抵抗,则不如作先放弃长沙,待敌初入长沙,立足未定之时,即起而予其致命打击之反攻。……如此,则我军必须在岳麓山构筑坚强工事,并附有力炮兵,俾得射击敌舰与长沙,惟须先行指定目标,测定距离。” |
1日,日军第11集团军又下达了临战准备命令。日军企图集中兵力打击第9战区主力兵团,稳定对武汉地区的占领,借以挫伤国民党军抗日意志,导致国民政府屈服,并推进汪精卫伪政权出笼。 其部署是:以集团军主力(第33师、第6师主力、第3师上村支队、第13师奈良支队以及集团军直辖部队),由岳阳及其以东地区南进,在泊罗江畔平江周围地区围歼中国第15集团军;以另一部(第106师主力配属第101师佐枝支队等),由赣北靖安、奉新及其以南地区西进,消灭高安附近之中国守军,尔后转向修水上游策应湘北方面作战。 日军参战兵力有步兵10余万人,陆军航空兵团第3飞行团(支援作战飞机约100架)及海军一部。 |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以同样优异的成绩得到博士学位 |
25日,汉口沦陷。 |
30日,上海租界福开森路,年过八旬的国民党元老唐绍仪的花园洋房门前,两个伙计打扮的人从停下的黑色轿车上搬下两只极为精致的古花瓶,径直穿过花园朝客厅走去,正在唐绍仪聚精会神地低头欣赏花瓶之际,送瓶来的“伙计”却从另一只古瓶中抽出把利斧,照准唐绍仪的脖子砍了下去。唐绍仪,这个曾任民国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广州护法军政府财政部长、政务总裁等要职的国民党元老,就这样死在了利斧之下。而且两个凶手竟还从容不迫地抱着古瓶,从保镖的眼皮底下,逃之夭夭了。这是戴笠安排的刺杀。 |
秋,延安成立“新哲学会”,陈伯达成为这个团体的领头人,执笔写了《新哲学会缘起》,发表于1938年9月《解放》周刊。 |
在9月29日至11月6日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时,首次明确使用“实事求是”一词。 他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 此次会议批判了王明的右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 |
王耀武参加江西万家岭战役,协同其他部队与日军激战数周,伤毙日军数千人,取得万家岭大捷。 |
9日, “花园口决堤”。 |
5日,马列学院在延安成立。这是中共中央培养理论干部的院校,院长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兼任。 张闻天即洛甫,跟陈伯达很熟,他们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同期同学。张闻天当即把陈伯达调到马列学院当教员。 陈伯达在马列学院讲授马列主义基本知识,也教历史和哲学。 有一次开会,毛泽东来了。张闻天当众向毛泽东介绍陈伯达,但当时,毛泽东并未注意到陈伯达。 |
王耀武率部参加河南兰封会战,与日军土肥原师团激战于三义砦附近,重创日军。 |
国民党第74军51师在黄陂接受军委会校阅,获得军委会校阅官的优良考评,张灵甫305团的成绩在阅后评定中,名列全师第一。后擢升为51师153旅少将旅长。 |
月初,张国焘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 18日,张国焘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 |
在山西行军途中,林彪被晋绥哨兵开枪误伤,返回延安治疗。同年冬,赴苏联就医。 |
下旬开始,中国军队运用阵地战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法,在台儿庄地区对孤军深入的日军第十师团濑谷支队和前来增援的第五师团坂本支队,进行英勇顽强的阻击和外线迂回包围。经过数日激战,最终打败进攻之敌,歼灭日军1万余人。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参加台儿庄战役的中国军队通过浮桥 |
10日,日本海军第四舰队出动40余艘军舰和数十架飞机,在山东头、沙子口等地登陆。 |
邓小平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师长是刘伯承。 从这时起,邓小平便开始了与刘伯承之间长达13年的合作。在他们的亲密合作下,“刘邓大军”声名远播。 |
30日,居住在沪西愚园新村25号花园洋房内的敌伪维新政府外交部长陈篆,正与亲友具性年饭前的祭祖,两名持枪青年闯入客厅,开枪袭击。一人先射击其耳边,陈篆躲闪后,另一人近身连开两枪致其死亡。行动由戴笠领导的军统策划,旨在清除汉奸(刘戈青执行暗杀)。戴笠得知刺杀成功后,立即安排刘戈青及其团队撤离上海赴香港避险,并接其家眷至香港保护。 |
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 |
蒋介石任国民党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