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6080002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隋炀帝征发河北民工百万疏浚汉代屯氏河、大河故渎与曹操所开白沟为永济渠。 |
杨广派常骏、王君政等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克拉地峡一带),常骏等带着丝织物五千段送给赤土国国王瞿昙利富多塞。他从南海郡(广东广州市)出航到赤土国。国王也遣儿子那邪迦随常骏等来中国,杨广赐那邪迦官位和物品。 |
隋臣裴矩指使高车袭击吐谷浑,吐谷浑向隋朝请求援军。杨广乘机出兵,于隔年灭吐谷浑,步萨钵可汗逃亡。 此战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隋廷设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但是,同一年,杨广派伏顺去管理,却不能到达而返回。 随后,吐谷浑返回故地,并进攻隋朝河右,隋朝无力防御。 |
隋炀帝从榆林出发,经过云中,溯金河而上,命令宇文恺等人制造观风行殿,殿上可容纳侍卫几百人,行殿可以离合,下设轮轴,可以很快地推移。 又命宇文恺制作行城,行城周长二千步,以木板为主体,用布蒙上,再画上彩画,行城上观台、望敌楼全都齐备。 突厥等族人惊叹,认为是神功,每每望见御营,十里之外就跪伏叩头,没人敢骑马。 隋炀帝见状,非常高兴,多次赏赐宇文恺财物。 |
贺若弼认为杨广的大帐太过奢侈,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所奏。 杨广认为他这是诽谤朝政,于二十九日(8月27日)将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贺若弼时年六十四岁。 |
炀帝想要向突厥人炫耀隋朝的强大,命宇文恺建造大帐,帐中可以容纳数千人。 初七,炀帝来到这座设于城东的大帐,宴请启民可汗及其部属。 |
炀帝以及随行兵马驻扎在榆林郡(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炀帝要出长城到塞北炫耀武力,要直接经过突厥到达涿郡(今北京西南),恐怕启民可汗惊扰害怕,先派武卫将军孙晟宣谕皇帝圣旨。 启民可汗奉诏命,于是召集所属诸国部落如奚、室韦等酋长数十人聚在一起恭候隋朝皇帝。 从榆林到北突厥牙帐,到东面的涿郡修筑了一条长三千里、宽一百步的御道,突厥全国都出力服役。 |
4日,杨广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剩余的侄儿(杨勇诸子)安城王杨筠、安平王杨嶷、襄城王杨恪、高阳王杨该、建安王杨韶、颍川王杨煚、杨孝宝、杨孝范贬到岭南,在路途中全部被处死。 |
初一的早上,当时的突厥启民可汗正进京朝见隋炀帝,见到宫中数不胜数的文物,非常羡慕,请求袭用中华的冠带服饰,炀帝不允许。第二天启民可汗又带领他的下属上表坚决请求,炀帝见到启民可汗如此拜服中原文明,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对牛弘等人说:“当今衣冠全备,致使可汗揭开发辫请求袭用我中华的冠带服饰,是众爱卿的功劳。”于是赏给每个人很多丝帛以资鼓励。 |
杨广赐突厥启民可汗帛二千万段,启民可汗的手下也各有赏赐。还赐给启民可汗车马,地位高于隋朝的诸侯王。 高熲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自蒙寄任,竭诚尽节。高熲认为杨广对启民可汗过度优厚,高熲对何稠说“此虏颇知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恐为后患。”贺若弼也说对待启民可汗太奢侈。 杨广将高颎、宇文弼、贺若弼处死,将高熲的儿子流放到边疆,将宇文弼、贺若弼的妻子与孩子贬为奴婢。 苏威也被连坐,丢官。 萧皇后的兄弟萧琮因为与贺若弼友善,也被废于家,不久就死了。 |
杨广颁《大业律》。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 |
大和推古天皇派遣隋使小野妹子向杨广递交国书,自称“日出天子”,称隋炀帝为“日没天子”,引得杨广勃然大怒。 次年小野妹子再次使隋,国书改为“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以缓和双方关系。 |
隋炀帝派遣杜行满等人出使西域;同时又派黄门侍郎裴矩驻于张掖,往来于武威、张掖、敦煌间,主持西域各民族和西方各国之间的联络、贸易及交通等事宜。 |
炀帝又在东都洛阳北七里外设置了回洛仓,修筑十里的仓城,挖掘了三百座粮窖。 |
炀帝在巩县(今河南巩义)东南的台地上面设置了洛口仓,在仓城周围二十余里,挖掘了三千座大地窖,每窖可储藏八千石粮谷,并设置了监管的官员和镇守的士兵一千人。 |
炀帝封秦王杨俊的儿子杨浩为秦王。 |
炀帝封皇孙杨炎为燕王、杨侗为越王、杨侑为代王,这三位王都是杨昭的儿子。 |
杨广拜杨素为司徒,又改封他为楚公,食邑两千五百户。 同年八月,杨素在任上逝世,享年63岁,获赠光禄大夫、太尉,谥号“景武”。 杨素虽然帮助杨广战胜了当时的太子杨勇,夺得嗣位。不久后,他更助杨广登上了帝位,并且有平定杨谅的功绩,然而却深为杨广所忌。 杨广面显出对他特殊的礼遇,实际上恩情却很淡薄。 太史官说隋地所属的分野将有重大的丧事发生,杨广因而改封杨素为楚公,因为楚地和隋地属同一分野,杨广想借杨素来拦挡遭丧的运气。 杨素卧病在床的时候,杨广常派一些有名的医生前去诊治侍候,并且赐他许多上好的药品,然而却总在暗地里问医生,总怕他不死去。 |
太子杨昭因病去世,炀帝哭了几声就止住了,旋即又奏乐歌唱,与平常没有什么两样。 |
炀帝从伊阙(今河南伊川西南)乘坐法驾(天子的车驾),在千乘万骑的簇拥之下进入东都城。 几天后,他亲临端门宣布大赦天下,并免除全国当年的租税。 规定五品以上的文官乘车、上朝穿戴冠服、佩戴美玉等制度,规定武官骑乘的马匹装饰珂(似玉的美石)、武官戴帻、穿用裤(套裤)褶(夹衣)的制度。 |
炀帝诏命吏部尚书牛弘等官员议定舆服、仪卫制度,任命开封仪同三司何稠为太府少卿(掌内府器物)专门负责营造,送往江都。 何稠富有智慧,构思巧妙,博览图书典籍,汇集参考古今的样式和构造,多有改进。衮衣(礼服)冠冕(礼帽)上画有日月星辰,皮弁(贵族用的一种礼帽)是利用漆沙制作的,又制作三万六千人的黄麾仪仗,而皇帝乘坐的各式车辆、皇后的仪仗、文武百官的朝服,都务求制作得华美,使炀帝称心如意。 |
初六日,“东京成”,其营建过程前后仅历十个月,是又一座在短时间内经周密规划、设计、建造而成的大型城市。在营建东京时,宇文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故此宇文恺博得隋炀帝的欢心,被进位开府仪同三司。 |
东突厥启民可汗入朝时,杨广招集全国乐人招待他。 |
杨广增设进士科。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当时以明经最为高级,进士试居次。当时选士制度只称为秀才科,与唐之科举有一定区别。 |
隋朝迁都从长安到洛阳 |
隋炀帝出游江都,从显仁宫出发,黄门侍郎王弘预先派来龙舟船队恭候奉迎。 |
在河南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是第一次用铁链联结船只架成的浮桥。 唐太宗李世民作过一首诗,其中四句是“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用来描绘他乘坐御车渡越浮桥时,船头上善于搏击风浪的鹢鸟图形和缆索上的朵朵锦花在江河波涛上摇曳动荡的景象。 |
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又名大石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净跨37.02米,拱矢高度7.23米,矢高与拱跨相比,还不及1∶5,属于坦拱,由著名匠师李春、李通等建成。 |
十七日,隋炀帝命宇文恺为营东都副监(不久后迁将作大匠),与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负责营建东京(洛阳,609年改称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多达二百万人,又洛州城内的居民和各州的富商大贾几万户充实东京;废弃二崤道,开辟册道。 |
杨广命令下令修建建造显仁宫,从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运到洛阳,又用海内的嘉木异草、珍禽奇兽充实园苑。杨广命令王弘等人到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洛阳的官吏监督劳役严厉急迫,十分之四五的役丁死亡了。杨广又下令在洛阳建造天经宫。 |
杨广令刘方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 此战隋军死者十之四、五,主帅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 |
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句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 |
杨广推出科举制 |
杨广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 |
隋炀帝杨广继位。鉴于大兴城位置偏西,又水陆交通不便,也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对河北、山东以及江淮地区的控制,决定在洛阳故都附近建造新城,作为东京。 |
杨素跟随隋文帝驾临仁寿宫,隋文帝又多次赏赐宴席。 等到隋文帝病重,杨素和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人入宫侍候。 当时皇太子杨广住在宫内的大宝殿,怕隋文帝有什么不好的消息须要预先防备,于是亲自写了一封信,封好送出来问杨素。 杨素记下宫外的形势,来报告太子杨广。宫人却将回信误送到了隋文帝的住处,隋文帝见信大怒。 天刚亮,陈夫人出去更衣,被太子杨广所逼迫。陈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她回到文帝的寝宫,文帝奇怪她神色不对,问什么原因,陈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文帝愤怒,捶着床说:“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误了我!” 于是他叫来柳述、元岩说:“召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文帝说:“是(杨)勇。”柳述、元岩出了文帝的寝宫,起草敕书。 杨素闻知此事,告诉了太子杨广。杨广假传文帝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 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裨将兵士来宿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文帝的寝宫侍侯文帝,守候隋文帝的病情。 后宫的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 隋文帝就在这天晚上驾崩,因此朝廷内外有很多非议。 唐代人马总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而赵毅在《大业略记》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毒死。 |
隋文帝杨坚逝世(64岁) 杨广即位,隋炀帝(36岁) |
隋炀帝即位就下令调征河南、淮北诸郡人民百多万人修通济渠,西段自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阳渠故道,东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他还征发淮南民工十多万人修东汉陈登所开的邗沟直道,自山阳至杨子入长江,渠宽四十步,两旁皆筑工整平坦的御道,夹种杨柳。从长安到江都,修建离宫四十多座。接着,他派人到江南造龙舟和杂船数万艘。 |
广通渠改名永通渠。 |
隋文帝杨坚驾崩后,太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他派车骑将军屈突通携带所谓的隋文帝诏书,前往召其五弟、镇守并州(今山西太原)的汉王杨谅回朝。 杨谅与隋文帝生前曾有密约,若玺书召他,敕字旁会另加一点。杨广的诏书并无此标记,杨谅心知有异,料定是兄长要对付自己,于是断然拒绝回京,并决定起兵反叛。总管司马皇甫诞恳切劝谏,认为此举不忠不智,杨谅大怒,将他囚禁起来。 谋士王頍为杨谅分析形势:“大王麾下将领士卒的家属多在关西(京师所在),若以他们为骨干,就应长驱直入,直捣京师,此乃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若只图割据北齐旧地,则应任用关东人士。”杨谅犹豫不决,最终采取了折中策略,同时对外宣称“杨素谋反”,以“清君侧”为名起兵。 总管府兵曹裴文安向杨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进攻计划:“井陉以西,尽在大王掌握,山东兵马,亦听号令。应全军动员,派老弱守险,虚张声势;大王则亲率精锐,直入蒲津关(山西永济西)。我愿为前锋,大王率主力继进,闪电般进抵霸上(西安东),则咸阳以东可传檄而定。京师震动,部署未集,上下猜疑,旬日之间,大事可定。” 杨谅闻之大喜,随即进行军事部署: 派大将军余公理出太谷,奔河阳; 大将军綦良出滏口,赴黎阳; 大将军刘建出井陉,取燕赵之地; 柱国乔钟葵出雁门; 任命裴文安为柱国,与纥单贵、王聃、大将军茹茹天保(又称蠕蠕天保)等率军直指京师。 然而,当裴文安等军进至距蒲津关百余里处时,杨谅忽然改变主意,他命令纥单贵破坏黄河大桥,坚守蒲州(州治在蒲津关),并急召裴文安返回。裴文安返抵晋阳后痛心疾首:“兵贵神速,本欲出其不意。大王既不亲征,又召臣返还,使彼计成,大势去矣!”杨谅不予理会,转而进行防御性人事任命,以王聃为蒲州刺史、裴文安为晋州刺史等,分散了兵力。 隋炀帝杨广闻讯,立即命杨素率五千轻骑进击蒲州。杨素潜至渭口,乘夜渡河,拂晓发动攻击。茹茹天保大败而逃,王聃子(应为王聃部下或族人)惧而举城投降。杨素精准预判了战局,迅速收复蒲州。 杨广随即任命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统率步骑四万,直扑杨谅的根据地太原。杨谅派部将赵子开率众十余万,扼守高壁(今山西灵石南),布阵五十里。杨素命部将正面佯攻,自率奇兵潜入霍山,沿悬崖深谷迂回,突袭叛军大营,大破赵子开军,杀伤万计。杨谅所署的介州刺史梁修罗闻杨素兵至,弃城介休而逃。 杨素乘胜进军,抵达清源(今山西清徐),此地距并州仅三十里。 杨谅得知前线连败,亲率大将王世宗、赵子开、萧摩诃等近十万人马,在清源与杨素决战。结果,杨谅大军再遭重创,名将萧摩诃被俘。杨谅率残部退守并州老巢。 杨素率军跟进,将并州团团围困。杨谅内外交困,束手无策,只得肉袒出降。群臣奏称杨谅罪当处死,隋炀帝以兄弟之情为由,下诏赦免其死罪,削为庶民,除其宗室户籍。杨谅最终在囚禁中死去。其子杨颢亦被禁锢,后在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时遇害。 叛乱平定后,隋炀帝对杨素大加封赏: 派遣杨素之弟修武公杨约携亲笔诏书慰劳杨素。 拜杨素为营建东京(洛阳)的大监。 授予杨素之子杨万石、杨仁行,其侄杨玄挺仪同三司之职。 赏赐织物五万段、绮罗一千匹,以及杨谅府中歌妓、侍妾二十人。 至此,这场由皇位继承危机引发的、持续了数月的大规模宗室叛乱被彻底平定,隋炀帝杨广的统治得以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