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6350002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武士彟(武则天父亲)再太上皇(唐高祖)举哀期间逝世(59岁),时任荆州都督 |
景教由罗马籍教徒阿罗本传入中国。 |
李世民在长安城东北角的龙首原上兴建大明宫,供父亲李渊避暑。 |
松赞干布逐步统一了西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政权。 |
文武百官一再请求唐太宗到泰山祭祀天地,古代封禅泰山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下太平,国家兴盛;二是天降“祥瑞”。国家兴盛说明帝王功高德显,天降“祥瑞”说明上天对帝王的表彰,这时帝王要用一种方式回告上天,就是封禅大典。然而只有魏征坚决反对这件事,他认为去泰山祭祀天地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对国家百姓没有太大的帮助。后唐太宗下令取消泰山封禅。 |
岐州刺史张德亮奏请开启法门寺塔,供养真身舍利,唐太宗敕许之,自此开了唐代诸帝礼佛之先河。 |
李靖等大将统率唐军灭东突厥。 |
唐太宗李世民娶了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杨妃,杨妃为李世民生下了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李世民破东突厥后,隋炀帝的皇后萧氏(李世民的丈母娘)也被迎回长安。 |
二十六壬寅日(628年6月3日),朔方人梁洛仁杀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归降唐朝,唐朝才统一全国。 |
关中歉收,每斗米值绢一匹。 |
姚思廉《唐史》(武德时期)修成。 |
李渊下诏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唐太宗 |
初三,唐高祖李渊召见李世民,李世民趁机向李渊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的消息,但实际目的是想引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出宫。李渊听到李世民所报之消息大感惊愕,决定次日让二人在他面前对质。 |
初七,胁迫李渊下诏命令诸军听从李世民,并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李渊下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
初四(7月2日),秦王李世民亲自带一百余人埋伏在皇宫宣武门内,伏杀上朝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策马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李元吉发觉事情有异,他和太子急忙拔马往回跑。 李世民果断地带领伏兵从后面追杀。李元吉情急之下慌乱地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搭弓射箭精准无比,只一箭就射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则死于尉迟敬德手下。 尉迟敬德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见大势已去,四散而走。 之后,尉迟敬德又身披铠甲去“保护”唐高祖,实际是控制了李渊。 玄武门之变 |
突厥颉利可汗寇泾州进至西渭桥的北面,唐太宗李世民出玄武门到了桥的南面,隔着渭水与颉利交谈,并结盟于西渭桥上。 在汉唐时代,渭水三桥(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河上,是三座多跨木梁木柱桥。)是送往迎来的重要交际场所。 |
李世民登基后,妻随夫贵,十三天后,长孙氏王妃被立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
瓜州刺史贺拔行威等反唐,两年后叛乱平息。 |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次子李泰出生,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 |
唐朝消灭了李轨的势力,收复了河西。 |
二十四日,杨侑的哥哥皇泰主杨侗,在洛阳被王世充、元文都、卢楚等拥立为隋朝皇帝。但很快,唐帝国便攻陷了洛阳。 |
二十日(618年6月18日),唐王李渊在长安废隋恭帝杨侑(隋炀帝的孙子),国号唐,长安为都城,称帝唐高祖,建立唐朝。 |
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在江都缢死隋炀帝杨坚,立秦王浩为傀儡皇帝,隋朝灭亡。 |
李渊被隋炀帝猜忌,当时政局动乱难于自保,所以李渊经周密准备后,便与次子李世民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可汗派兵相助;一面招募军队。 |
越王杨侗任命裴仁基为河南讨捕大使,与虎贲郎刘长恭各自领兵,夹击瓦岗军。 虎贲郎将刘长恭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五千人讨伐李密,隋兵大败,刘长恭在混乱中换上士兵衣服,逃回了东都。 裴仁基失期未到,听到刘长恭失败,,屯兵于巩义东南的百花谷,固垒自守,后来还屯虎牢关。 翟让感到自己能力已不足继续领导,就让位给李密,奉李密为魏公。 李密在巩县城南郊外设立祭坛,祭天登位,年号称作永平元年。 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单雄信为左武卫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 裴仁基献出虎牢关,李密封他为上柱国、河东公。 |
瓦岗军翟让、李密带七千名精兵攻打兴洛仓,洛口仓也叫做兴洛仓,是隋王朝建造的最大的一个粮仓。 瓦岗军攻破后开仓放粮。 |
李轨在武威独立,自称河西大凉王,占据了河西五郡之地。 |
太原留守李渊等起兵率师南下,占领长安,立杨侑为隋恭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命大丞相,晋升唐王 |
1日,张须陀两万精兵以方阵进击,翟让率军接战后退,张须陀趁机追击十余里,至大海寺附近,李密率精兵千余埋伏在荥阳北面的大海寺北密林中,伏兵骤起,翟让、李密与叛军将领徐世勣、王伯当将隋军合围。 张须陀力战得以突围,但见部下仍然被围,遂再冲进包围圈营救,如此四次,其部下皆败散。 张须陀仰天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于是下马与敌军交战,被李密、翟让等人斩杀,时年52岁。隋军被歼1.5万余人。 |
在李密建议下,翟让率瓦岗军下山攻克荥阳诸县。 隋炀帝特派河南道讨捕大使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全力对付瓦岗军。张须陀带着两万精兵杀来。 |
杨玄感兵败,谋主李密被捕,乘机凿墙穿洞,逃出亡命。李密约了王伯当,投奔瓦岗寨。 翟让初不信任李密,把他软禁在营外,后在王伯当帮助下,向翟让献策灭隋而入伙。 |
涿郡人卢明月率军十余万人屯祝阿(今山东禹城西南)。张须陀统兵一万余人进击。双方相距六七里设营栅相持,经十余日,隋军粮尽将退。 张须陀命秦琼、罗士信二人各率一千人精兵埋伏草木丛中,自己引兵弃营佯装逃跑,卢明月率全军紧追。秦琼、罗士信乘机率伏兵攻入叛军营寨,放火焚烧三十余栅,敌营守卒大乱,卢明月率部迅速回救,遭张须陀回师夹击,叛军溃败,被斩杀无数,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 |
杨玄感屯兵洛阳城下,久战不克,隋援军到来,杨玄感腹背受敌,被迫西撤,为追兵所及,大败,奔上洛(今陕西商县)。 初一(8月21日),在葭芦戍,杨玄感命其弟弟杨积善,抽刀砍死杨玄感,然后自己自杀,但自杀未死被追兵擒获,与杨玄感的首级一起送到隋炀帝的行宫。死于。 |
杨玄感造反。 李密认为:北据幽州,断隋炀帝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控制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为中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为下策。 杨玄感以下策为上计,将引兵从汲郡(今河南淇县东)渡河,围攻东都洛阳。 |
二十八日,隋炀帝杨广因杨玄感反叛,下令停止攻打辽东城,丢下所有军资,全军后撤。 |
隋炀帝再次攻打高丽 |
13岁的长孙氏与李世民喜结良缘,从此二十三年风雨相伴 |
初一,杨广召集35万隋军,涿郡出发,进攻高丽,高丽军以诈降之计,诱使隋军东进,于萨水对隋军半渡而击,隋军惨败。 |
隋炀帝杨广下诏讨伐高丽 |
邹平县人王薄于长白山(在今山东邹平南)起义,自称“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反抗。 其他地区也开始纷纷起义。 最后大致形成三大起义力量: 一是威震全国、据有河南的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二是雄踞河北的窦建德领导的夏军; 三是自淮南转移到江南由杜伏威领导的吴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