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 * FROM list where paixu <= 9460001 order by paixu desc limit 0,40
急于雪耻的辽太宗倾国南下,与晋军展开决战。大敌当前,后晋统兵大将却欲效法石敬瑭的作为,即在契丹皇帝的庇护下做“儿皇帝”,便拒不服从后晋朝廷命令,举军投降了契丹。 |
晋兵大败辽军,辽太宗只身骑骆驼狼狈逃回幽州(今北京)。 |
赵匡胤(18岁)听从父亲赵弘殷安排,与同为护圣营军校的右千牛卫率府率贺景思的长女贺氏(18岁)完婚。 |
南唐皇帝李昪病死,时年56岁,庙号“南唐烈祖”。 李昪子李璟继位。 |
石敬瑭病逝(51岁),石重贵即位,晋出帝。 晋出帝耻于其父对辽朝的奴颜婢膝,拒绝再向契丹称臣,导致晋、辽关系急遽恶化。辽太宗耶律德光大怒,多次统兵侵扰晋境。 |
七日,赵匡胤(12岁)的三弟赵匡乂出生于开封府浚仪县崇德坊护圣营官舍中。 赵匡胤开国称帝以后,赐名光义;赵光义继位后,又改名炅。 |
徐知诰自称唐玄宗子永王璘之裔,复姓李,改名昪,即由徐知诰改名李昇,国号唐,史称南唐。 |
后晋迁都汴京开封 |
耶律德光改皇都为上京,改革官制,划分南北二面,实行胡汉分治。 北面官以契丹旧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汉制治汉人。 |
因唾弃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卖国行径,白族人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也顺势在云南自立为王,建国大理。 |
徐知诰(后改名李昪)废杨溥,自称皇帝。 国号大齐,年号昇元,定都金陵(南京),史称南唐。 |
二十六日,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李从珂死后无谥号及庙号,史家称之为末帝或废帝。传国玉玺亦在此时遗失不知所踪。 |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后唐明宗李嗣源女婿)在晋阳(今山西晋源)发动叛乱,求得契丹军援助 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亲率5万骑兵由雁门来援石敬瑭,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史称后晋 石敬瑭甘做“儿皇帝”,割幽(燕)、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蔚、朔十六州(今京、津及冀北、晋北地区)给契丹,另加岁贡帛30万匹,换得辽太宗的援军,于晋阳起兵,杀入洛阳城,推翻后唐王朝,登上了“大晋皇帝”的宝座。 |
李从珂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 |
孟知祥病逝,太子孟昶继位,追谥孟知祥为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和陵。 |
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皆归附后蜀,张虔钊、孙汉韶抵达成都,孟知祥设宴招待,却在席间突然发病。他立儿子孟昶为皇太子,命其监国。 |
孟知祥在成都正式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四月改元明德。 |
李从珂从凤翔出发时,答应每个士兵在进入洛阳后可以得100缗钱作为奖赏。 但到了洛阳后,向三司使王玫询问并清点府库情况,金钱和布帛加起来远远不够奖赏。李从珂很生气,王玫建议搜刮京城百姓的财产作为替代;执政官员建议,以房产为标准来筹措,不论士大夫还是平民,不论是自己居住还是租赁的,都先借五个月的租金。李从珂同意了。过了十几天,百姓的财产被执行的官员千方百计地搜刮,也只得到十几万。李从珂发怒,王玫等人都被抓进了军巡使的监狱。然后不分日夜地催促人们上缴租金,监狱都被抓来的人填满了,甚至逼得有人上吊、投井自杀的。到了这个时候,把所有库藏的旧东西以及各道贡献的物品,甚至于太后、太妃所用的器皿、服饰、簪环什么的全部搜刮了出来,也才又凑出20万缗,仍不够奖赏。 后来,枢密直学士李专美建议减少士兵的奖赏获得同意。士兵们贪得无厌,仍然不满意,编造歌谣说:“除去菩萨,扶立生铁。”说的就是闵帝李从厚仁慈软弱如菩萨,末帝李从珂严厉坚强如生铁,所以大家心里都有一点后悔。 |
愍帝李从厚(唐明宗李嗣源之子)即位后,对李从珂(唐明宗李嗣源养子)倍加猜忌。 先是解除了他儿子李重吉的禁军之权,改任亳州刺史,调离京师;然后又召他出家为尼的女儿李惠明进宫。 李从珂听到儿子被外调,女儿被内召,知道新主对他产生了猜忌,终日惶惶不安。 双方为夺取帝位而拼死争斗,使得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李嗣源女婿)渔翁得利,势力坐大。 |
后唐明宗李嗣源逝世。 愍帝李从厚(唐明宗李嗣源之子)即位 |
十六日(927年3月21日),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洛阳城东北二十里处),其父赵弘殷是后唐禁军将领,母亲杜氏,赵匡胤是其第二子。 杜氏一共生有五子二女,即匡济、匡胤、匡乂、匡美、匡赞和燕国、陈国二长公主(燕国、陈国,皆赵匡胤称帝以后所赐封号,其名字史无记载。古代称皇帝的姐妹为长公主)。 宋朝建立后,按礼法必须避天子的名讳,所以赵匡胤的兄弟即改“匡”字为“光”,后来赵光义登基(即宋太宗),光美又被改名称廷美。 |
徐温死,其养子徐知诰拥杨隆演弟杨溥为帝 |
二十七日,耶律阿保机在出征渤海还皇都途中病逝于扶余(今吉林四平西),终年55岁。 谥升天皇帝(一作大圣皇帝),庙号太祖。 |
耶律阿保机率军亲征,灭渤海国,改名东丹国,命长子突欲(耶律倍)为东丹王。 |
李存勖被部将所杀,其养子李嗣源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
李存勖(xù)于魏州(今河北大名县东北)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 |
辽太祖“以皇弟苏为南府宰相”,“宗室为南府宰相自此始”。 长期以来,辽朝的北、南宰相一直在契丹人萧和耶律两姓中选拔,这是辽朝用人的世族世选。 |
徐知诰(后改名李昪)累迁侍中、中书令、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封齐王。 |
晋王李存勖所署新州裨将卢文进降辽。 |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称帝。 率部众建都城皇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即后来的上京,群臣及诸属国上尊号曰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建元神册。 至今,俄语发音称中国仍为“契丹”。 其国号汉语称辽。从传世的契丹文看来,或使用“哈剌契丹”双国号,“哈剌”之契丹语义为“辽”。 |
张承奉卒,西汉金山国亡。 |
曹议金接替张议潮及之侄张淮深等张氏家族40多年的归义军政权统治,成为归义军节度使。 曹氏吸取了张氏失败的教训,对周围的少数民族政权采取和亲的政策,以通婚的办法分别与回鹘和于阗交好,维持这弹丸之地的归义军辖地达100多年。 |
朱温的外甥袁象先、女婿驸马都尉赵岩、第四子均王朱友贞与将领杨师厚等人密谋政变。 袁象先首先发难,率领禁军数千人杀入宫中,朱友珪与妻子张皇后跑到北墙楼下,准备爬城墙逃走未成,于是命冯廷谔将他自己以及张皇后杀死,随后冯廷谔也自杀而死。 朱友贞即位,是为后梁末帝。 |
朱友文驻守在东都开封,朱温于是将传国玉玺交给其妻王氏,让她去召回朱友文,事情被郢王朱友珪的妻子张氏探知,告于朱友珪,朱友珪这时是控鹤都指挥使,控鹤都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 朱温看出朱友珪有野心,又下诏即将朱友珪调任为莱州刺史,朱友珪知道这是为了传位给朱友文做的准备,如若自己起身赴命,那么从此就与皇帝宝座无缘,而且当时大多被贬到地方的人,紧接着就追命赐死,恐有杀身之祸,朱友珪更不能自安。 二十二日,朱友珪穿上庶装,装扮成庶人进入左龙虎军,把情况向统军韩勍说明,韩勍是朱友珪的老部下,恐发生变故因此受到波及不能自保,于是与朱友珪一拍即合,决定协助他弑父篡位。 韩勍带领着自己信任的亲兵五百人,换上控鹤军士的服装,跟随朱友珪混入皇宫中隐蔽起来,至半夜启动,砍断万春门的门闩涌入朱温所在的寝殿,此时宫人因恐惧而呼号奔走地逃逸了。 朱温从床上惊醒坐起,问:“造反的人是谁”朱友珪走入回答:“不是别人,是我!”朱温对着朱友珪说:“我早怀疑此贼,愤恨没有杀之。你如此悖逆,杀父篡位,老天爷会放过你吗?”朱友珪指示自己的马夫冯廷谔说“将老贼万段。” 冯廷谔提刀追砍,朱温奋起,绕着大殿内的柱子躲避,期间冯廷谔挥刀三次都劈到了大柱子上,最后朱温力乏,倒于床榻,冯廷谔找准机会向朱温的腹部刺了一刀,刀刃从后背穿透出来,朱温随即毙命,时年61岁。 朱温被杀死之后,朱友珪使人将寝宫地砖扒开,挖一个坑,用蚊帐包裹其尸,然后埋入寝宫地下,即派供奉官丁昭溥策马飞奔传要将朱友文赐死的伪诏,并于清晨呼使文武百官集中在大殿上,宣读伪造的皇帝诏书“博王朱友文谋图造反,指示杀驾,昨日夜,有穿盔带甲的兵士突入皇宫,幸好依赖于郢王友珪的忠孝,亲率控鹤军士将其歼殄,保全了朕的性命。然朕之病情也因为昨晚发生的事情而更加严重了,故此现以郢王友珪监国,主持军国大事。” 六月二十六日,丁昭溥返回,朱友珪确认朱友文已死,公开了朱温驾崩的消息,而后又公布假遗命制书,宣布继帝位,定明年的年号为“凤历”给朱温上谥号神武元圣孝皇帝,庙号太祖,陵墓叫宣陵, 于十一月二十五日在伊阙下葬。 朱友珪加冕登基,可朝中人人都清楚他弑父篡位的事实,即使朱友珪用财宝贿赂,大多也不情愿辅佐他,君臣因此离心离德。 又因朱友珪软弱失策,对在外的藩王们没有采取先发制人,导致均王朱友贞借此机会,暗中纠集了其他藩王和旧将帅们为外应,确保有与朱友珪进行长期军事对抗的实力,并策动统领洛阳禁军的袁象先为内应,约定发动宫廷政变。 |
正与后梁军争锋于黄河上下的晋王李存勖,为夺得战略主动权,遣大军进攻割据河北北部、与后梁结盟的藩镇刘守光,命勇将李存审率军会攻刘守光盘踞的幽州城,大将李嗣源进攻瀛州(今河北河间)城。瀛洲刺史赵敬(赵匡胤的祖父)兵败出降 |
后梁迁都洛阳 |
唐帝国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或称昭宣帝)李柷先被降为济阴王,迁于开封以北的曹州(今山东菏泽),安置在朱温亲信氏叔琮的宅第,后又被废除帝位。 由于太原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等仍然奉“天祐”正朔,不承认梁朝,朱温担心各地军阀的拥立会使废帝成为身边的定时炸弹,二十一日,将十七岁的唐哀帝鸩杀。 |
朱温逼唐哀帝禅让,朱温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定都汴梁(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 唐朝灭亡。 唐朝历经618年-907年,唐朝共传二十二帝(包含武则天),国祚289年。 |
张承奉自立为白衣天子,建立西汉金山国。 |
杨行密去世,时年54岁,谥号吴武忠王,其长子杨渥继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