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元年 13日,杨坚正式接受北周静帝宇文阐(外孙)的禅让,登基称隋文帝,改国号为隋,改元开皇。 |
开皇元年 隋文帝杨广普诏天下,明令官写佛经,置于寺内,因此出现了“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百倍”的盛况。 这是汉传佛教史上第一次发动官府民间、风靡天下之人的普遍的写经活动。 |
杨坚以周静帝的名义下诏,所有在西魏时期被改为鲜卑姓的人,全部恢复汉姓。 |
韦孝宽去世,享年72岁。 |
杨坚废除左右丞相之职,自任唯一的大丞相。 |
杨坚先后杀掉了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及其儿子。 至此,北周辈分最高的五王全部被杀。 |
杨坚长子杨勇被任命为洛州(今河南洛阳)总管、东京小冢宰,统领原北齐故地。 |
5日,杨坚被正式任命为扬州(治所今安徽寿县)总管,但因足疾延迟出发。 |
大象二年 二十四日,宇文赟病危,御正下大夫刘昉、内史上大夫郑译伪造诏书,让随国公杨坚接受遗命,辅佐朝政。 当日,宇文赟在天德殿病逝,时年22岁,谥号宣皇帝。 |
大象二年 尉迟迥认为杨坚当政,图谋篡位,于是谋划起兵,尉迟迥自称大总管,拥戴宇文招少子,以号令天下。 尉迟迥所管辖的相、卫、黎、毛、洺、贝、赵、冀、瀛、沧各州,尉迟迥弟弟的儿子尉迟勤所管辖的青、胶、光、莒各州,全都跟随尉迟迥,拥有军队数十万。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东潼州刺史曹孝达,各自据州响应尉迟迥。尉迟迥又向北交结高宝宁,联络突厥;向南联络南陈,答应割让长江、淮河一带的土地。 杨坚于是派兵讨伐尉迟迥,任命韦孝宽为元帅。尉迟惇率领十万人入据武德,驻扎在沁水东岸。韦孝宽等人率领各军,隔水相峙。杨坚又派高颎急驰督战。尉迟惇布阵二十里,指挥军队稍向后退,想等韦孝宽军渡过一半时再发动进攻。韦孝宽乘对方后退,鸣鼓齐进,尉迟惇大败。韦孝宽乘胜进抵邺城城下。尉迟迥与儿子尉迟惇、尉迟祐又出动全部兵力,共十三万人,在城南列阵。尉迟迥另外统领一军,都是头戴绿巾,身穿锦袄,号称黄龙兵。尉迟勤率兵五万,从青州赴援,派三千名骑兵率先赶到。尉迟迥久在军中,年岁虽老,仍穿着甲胄上阵。他部下的士兵,都是关中人,为他奋力作战。韦孝宽等人失利退却。邺城的男女百姓前去观看,聚成一道人墙。高颎与李询整顿阵势,向围观的百姓冲去,百姓惊乱,乘势进攻。尉迟迥大败,入据邺城。尉迟迥退到北城固守,韦孝宽纵兵包围。李询、贺娄子干带领部属率先登城。尉迟迥走上城楼,射死数人,然后自杀。 尉迟勤、尉迟惇等向东逃跑,都被追上捉住。剩余的部众,一个多月以后都被处死。 尉迟迥从起兵到失败,共计68天。 杨坚一气之下将邺城宫室付之一炬,同时将邺城之民迁至城南30里(今约15千米)的安阳。千年名都,毁于一旦,繁华的六朝古都变成一片废墟。 |
宇文赟对辈分高而且有战功的五个叔叔,解除了他们的权力,把他们分封到各地去安度晚年。 赵王宇文招被封到了襄国(今河北邢台), 陈王宇文纯被封到了济南(今山东济南), 越王宇文盛被封到了武当(今湖北丹江口), 代王宇文达被封到了上党(今山西长治), 滕王宇文逌被封到了新野(今河南新野)。 |
宇文赟把皇位传给了太子宇文阐(7岁),是为北周静帝,他自己则自称天元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天台。 |
宣政元年 周宣帝宇文赟(20岁)继位,忌惮宇文宪(宇文泰第五子)功劳和才略,于是诬陷宇文宪谋反,将他当场缢死,时年35岁。 |
十七日,宇文邕在出发讨伐突厥不久就得重病,回洛阳当天逝世,享年36岁。 遗诏长子皇太子宇文贇(20岁)继位。宇文邕死后谥号为武皇帝,庙号高祖。 |
建德六年 宇文邕率军乘胜围邺,一举攻陷,俘北齐后主父子高纬、高恒,北齐灭亡。北周统一北方。 |
太建九年 陈宣帝认为可以趁北周对北齐故土统治尚未稳固的机会,进一步开疆拓土,于是再度下令北伐,仍以上次战胜的吴明彻率军,目标是徐州至兖州一带。 此次吴明彻率领数万大军,猛攻彭城附近的吕梁,仍然采取驾轻就熟的策略,筑堤蓄水,乘船攻击。 北周的援军并不直接攻击南陈军,而是在河道中建构大型障碍物,先堵截住南陈军船队的退路,再找机会决战。 南陈军果然大起恐慌,吴明彻也无法可想,只得听从部下建议掘开堤防,希望趁着冲出的水势撤退。 洪水迅速消失,南陈军船只四散搁浅,部队全面溃散,吴明彻本人及三四万军队皆被俘虏,只有数千人逃回。 |
宇文邕再度率军亲征北齐,北周大军分为前、左、右三军,矛头对准了平阳(今山西临汾)。 北齐守将连忙派人到距离平阳五百里的晋阳(北齐的别都)向齐主高纬求援。 北齐后主高纬与宠妃冯小怜正在晋阳城郊外的天池郊猎,求援驰报,从清晨到中午,驿马三至,右丞相高阿那肱为了不打搅皇帝的兴致,把平阳送来的告急文书全部扣下了。高阿那肱说:“皇上正在游乐,为什么要如此火急地奏报?”傍晚,使者又来,报告说:“平阳城陷落了,贼军马上就要到这里了。”此时他才向皇帝奏禀。第二天清早,皇帝想率军进行抵御,淑妃再次请求要重新郊猎一次。(李商隐“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
宇文邕亲率大军讨伐北齐,总兵力达十八万,主力从潼关出发,沿崤函古道东进,兵锋直指洛阳。 杨坚(35岁)被任命为偏师主帅,率水军三万,从渭水转入黄河,顺流东下,负责配合主力作战。 |
宇文邕正式下诏禁止佛、道两教,经、像全部捣毁,所有和尚、道士都强制还俗为民,寺庙当作住宅卖了,寺院财产,悉数入官,寺院奴婢,全部释放。 |
宇文邕亲自召集知名的儒生、道士、僧侣,在朝堂上辩论三教优劣,最后他利用皇帝的权威,强迫确定了三教的次序:儒学为首,道教次之,佛教最末。 |
杨坚(33岁)长女杨丽华(13岁)被宇文邕选中,嫁给了太子宇文赟,成为太子妃。 |
宇文邕亲政一个月后,正式立长子宇文赟(14岁)为太子。 |
天和七年 十八日,宇文护从同州(今陕西大荔,宇文护的府邸)回到长安,照例进宫谒见皇帝。 宇文邕(时年30岁)驾临文安殿,见过宇文护后,领他进入含仁殿拜见皇太后。 宇文护将入含仁殿时,宇文邕对他说:“太后年事已高,很爱喝酒。不是亲近的人,有时就不准拜见。时喜时怒,脾气有点反常。过去虽然劝告过多次,但她听不进去。今天既然是兄长拜见,希望您再劝劝太后。”宇文邕乘机从怀中拿出《酒诰》交给宇文护,宇文邕对他说:“拿这个来规劝太后。” 宇文护入殿之后,按照宇文邕所言,向太后朗读《酒诰》。还未等读完,宇文邕用玉珽(皇帝日常手持的玉制手板),猛击宇文护的后脑,宇文护倒在地上。 宇文邕又令太监何泉拿御刀砍他。何泉害怕,砍下去后没有伤着宇文护。 当时卫王宇文直预先藏在室内,于是冲出来将宇文护杀死。 随后,宇文邕又马上下令拘捕宇文护所有的儿子和主要的党羽,当天就被诛杀殆尽。 |
赵王宇文招在家中埋伏下了武士,设下了鸿门宴,邀请杨坚赴宴。 杨坚怕对方下毒,就自己带着酒菜前往。 元胄发觉不对,对杨坚说道,相府还有急事,您怎么能再喝呢?一边说一边强行拉着杨坚往外跑。 坚诬招与越王盛谋反,皆杀之,及其诸子。 |
杨忠在泾州得了重病,回到京城后不久就去世了,享年62岁。 杨坚作为嫡长子,继承了随国公的爵位。 |
杨坚被晋升为大将军,出任随州(今湖北随州)刺史。 随州隶属于襄州(今湖北襄阳)总管府,时任襄州总管的是卫国公宇文直(宇文泰的第六子) |
宇文护亲自挂帅,再次伐齐,齐国公宇文宪(宇文泰第五子)、柱国达奚武、王雄、尉迟迥(宇文泰的外甥)等周军大将悉数出动,总兵力达二十万,进攻洛阳。 结果在邙山大败,王雄阵亡。 |
宇文护决定联合突厥,出兵讨伐北齐(东魏已于550年被北齐取代),杨忠作为柱国大将军,统兵出征的。 |
保定三年 宇文邕出巡原州(今宁夏固原),却在当晚就匆匆忙忙赶回了长安。 大司徒、梁国公侯莫陈崇偷偷对亲信常升说,我听算命的人说过,晋国公(宇文护)今年不吉利,皇帝今天突然回来,估计是晋国公死了。 不料众人把这话传开。有人告发了这件事。宇文邕在大德殿召集公卿,责备侯莫陈崇。侯莫陈崇心中恐惧,请求治罪。当夜,宇文护派人率兵包围侯莫陈崇的住宅,逼其自尽。依照常规礼仪举行葬礼。谥号为“躁”。 |
杨坚与独孤氏的长女杨丽华诞生。 |
武成二年 宇文护命令李安,乘宇文毓进食之机在食物中下毒。 四月十九日,宇文毓病危,口授遗诏传位于四弟鲁国公宇文邕。 四月二十日,宇文毓在延寿殿去世,时年27岁。 宇文毓死后,因先帝口传遗诏,宇文护没办法改变,于是只得遵命立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 宇文邕登基后,谥宇文毓为明皇帝,庙号世宗。 |
武成元年 十四日,宇文毓以称王不足以威天下,故改称皇帝,追尊父亲宇文泰为文皇帝,大赦天下,年号武成。 |
周孝闵帝元年 被贬为略阳公并幽禁一个月后,宇文觉被宇文护杀害,年仅16岁。 |
周孝闵帝元年 宇文觉身边的宫伯乙弗凤,准备由宇文觉设御宴招待群臣,乘机除掉宇文护,此事又被宫伯张光洛告密给宇文护。 宇文护派领军尉迟纲进宫,通知乙弗凤等去商议国事,等他们一到,便活捉生擒。接着下令撤销了宫廷宿卫,宇文觉发现形势不妙,忙命宫女太监操起兵器自卫,宇文护派柱国贺兰祥逼宇文觉退位,废为略阳公并幽禁,杀了宫伯乙弗凤、军司马孙恒等。 宇文护将李植交给了其父亲李远处理,但李远带着儿子来向宇文护求情,惹恼宇文护,立即杀掉了李植和几个弟弟,随后又逼迫李远自杀。 |
孝闵帝元年 废黜孝闵帝宇文觉后,宇文护因自己的羽翼尚未丰满,不敢自立。乃遣使到岐州迎宇文毓(24岁,宇文泰的庶长子)继位。 九月二十七日,宇文毓抵达京城。 九月二十八日,即天王位,赦免天下囚犯。 |
北周孝闵帝元年 在宇文护(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第三子)的扶持下,宇文觉(宇文泰第三子,也是唯一的嫡子)接受西魏恭帝拓跋廓的禅让,正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 西魏就此被北周取代。 |
西魏恭帝三年 初四,北巡途中的宇文泰卒于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时年50岁,葬于成陵(今陕西省富平县北),谥号文公。 |
天保七年 北齐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 北齐校书图 北齐 杨子华 |
孝闵帝宇文觉即位后,晋公宇文护把持朝政,赵贵自认为是六大柱国之一,元勋重臣,对此愤愤不平,便与独孤信策划杀死宇文护。 到了约定日期,赵贵准备动手,独孤信却制止了他。 不久,被盐州(今陕西定边)刺史宇文盛告发,宇文护先发制人,在赵贵入朝时将其诛杀。 宇文护对独孤信,只是以同谋罪罢免其职务,但仅仅十多天后,就逼令其自杀。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呈球体8陵26面,其中有14个印面镌刻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笺”“信启事”“耶敕”“令”“密”等。十四面印文内容不同,用途各异,是研究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1981年旬阳县出土 |
元魏二年 西魏恭帝法门寺首次开塔瞻礼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