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元年 皇太极挥师掠朝鲜,围国王李倧于南汉城,久攻不下,皇太极先期回国。 |
闯王高迎祥被俘杀,李自成称闯王 |
崇德元年 皇太极称帝以后,根据汉官建议设都察院,以大凌河降将张存仁、祖可法为承政,都察院的职责是劝谏皇上、弹劾纠察六部以及诸王贝勒的不法行为。与三院六部不相属。皇太极授该院以很大的权力。 |
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年号崇德 |
天聪十年 由于文馆作用的重要与皇太极称帝的需要,皇太极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内国史院掌记注皇帝起居诏令、编纂书史、纂修实录、撰拟郊天告庙表文、功臣诰命。内秘书院掌撰外国往来书状及敕谕祭文,并录各衙门章奏。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政事得失、御前进讲,并颁行制度。三院各设大学士、学士来主持。 |
崇德元年 为了妥善地管理蒙古事宜,设蒙古衙门,以尼堪为满承政,塔布囊达雅齐为蒙古承政。 |
天聪九年 皇太极召开诸贝勒大臣会议,指责代善对己不恭,众议代善“与皇上相左”,列了四条罪状,拟革去大贝勒名号,消除和硕贝勒职,剥夺十牛录所属人口,罚雕鞍马十匹,甲胄十副,银万两。但是皇太极心中有数,这不过是借题发挥,提高汗权而已,所以只罚银马甲胄。 从此,威胁汗权的三大贝勒势力已除,皇太极实力大增,其余贝勒无力和他抗衡,使汗权得以加强和巩固。 |
顺治二年 二十五日,清军攻破扬州城,督师史可法被俘,多铎再次劝降,史可法说:“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史可法被清军杀害,清军屠城十日,扬州毁为废墟。 |
天聪九年 林丹汗之子额哲投降,漠南蒙古全被后金统一。 |
天聪九年 皇太极将蒙古二旗,扩充为蒙古八旗,旗色和建制同满洲八旗一样,入关之前蒙古八旗,约有129个牛录,25000多人。 |
皇太极废除“女真”的族号,改称“满洲”,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汉族、蒙古、朝鲜、呼尔哈、索伦等多个民族纳入同一族名之下,满族自此形成。 |
天聪八年 蒙古二营,改“右营”为“右翼兵”,鄂本兑领之;“左营”为“左翼兵”,武纳格领之。 |
天聪八年 正式定名为汉军,以黑旗为标志。 |
天聪八年 三月、四月,皇太极考选儒生。 |
天聪七年 皇太极命满洲各户下汉人十丁抽一,约一千多人,由马光远统领。 |
天聪七年 把“蒙古二旗”分为“右营”和“左营”,以武纳格和鄂本兑同为固山额真,分别统领。 |
天聪六年 皇太极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坐受”,改为自己“南面独坐”,这标志着汗权的确立。 |
天聪五年 三大贝勒只剩下大贝勒代善一人,当诸贝勒提出莽古尔泰“不当与上并坐”时,代善立即说:“我等奉上居大位,又与上并列而坐,甚非此心所安。自今以后,上南面居中坐,我与莽古尔泰侍坐于侧。”他主动请求退出并坐,得到皇太极允准。 |
崇祯四年 二十八日,孔有德等人在北直隶的吴桥突然举兵造反,兵戈回指,连陷山东诸县,最终攻克山东重镇登州并包围莱州。 明朝调集各路援军,耗费18个月才最终打败了这伙叛军。 叛军首领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狼狈逃窜,最终浮海投降了后金。 |
天聪五年 在大凌河战役中,皇太极和三大贝勒莽古尔泰发生口角,莽古尔泰拔剑相向,皇太极以此把莽古尔泰治罪,革去大贝勒名号,降为一般的贝勒,夺其五牛录的属员,罚银万两及马匹若干。翌年,莽古尔泰因气愤“以暴疾卒”。 |
崇祯四年 后金首领皇太极率军围困明帝国边境的大凌河城3万余军民,身处登州的登莱巡抚孙元化奉崇祯命派遣孔有德等人自陆路支援辽东。 |
天聪五年 皇太极为了调整生产关系,解放束缚在八旗贵族庄园里的生产者,使其变成自由民,颁布《离主条例》。 |
天聪五年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在满洲八旗中就有16个汉人牛录(即佐领)。皇太极把汉人牛录拨出约二千多人,正式成为一汉军旗,命汉官佟养性统辖,谕曰:“凡汉人军民一切事务付尔总理,各官悉听尔节制。” |
李自成投靠张献忠起义 |
天聪四年 皇太极下令编审壮丁,要“牛录额真各察其牛录壮丁,其已成丁无疑者,即于各屯完结”,“此次编审时,或有隐匿壮丁者,将壮丁入官”。同时又令,“凡贝勒家,每牛录止许四人供役,有溢额者……将所隐壮丁入官”,通过以上措施,大量土地改为国家控制的屯地,许多汉民壮丁变为国家管理的民户编民,而且实行“分屯别居”,协调了满汉关系,促进了农业生产。 |
天聪四年 皇太极利用二大贝勒阿敏“弃滦州、水平、迁安、遵化四城”败归为口实,召集诸贝勒大臣会议,定阿敏罪状十六条,以“俨若国君”“心怀不轨”“丧失城池”“扰害汉人”等罪名,将阿敏“革去爵号,抄没家私,送高墙禁锢,永不叙用”,以后阿敏“病卒于狱”。 |
崇祯三年 14日,徐光启引渡澳门的葡萄牙炮师在距离北京65公里的涿州城外,遭遇了女真人的一支先遣部队。 葡兵退入城内,在城墙上架起了八门火炮,向进入射程的女真人开火,炮火逼迫女真部队撤退。 |
张献忠起义 |
五日,袁崇焕以检阅为名,乘船到达双岛,直取毛文龙营寨,取下尚方宝剑在帐前把毛文龙的头砍了下来。袁崇焕出来告诉他的将士们说:“只杀毛文龙一个人,其他人都没有罪。” 这时候,毛文龙麾下凶猛强悍的官兵有数万人,都怕袁崇焕的威风,没有一个敢乱动的。 |
天聪三年 皇太极名义上是后金国汗,实际上与几个大贝勒的权势区别不大。在处理政务上是执行努尔哈赤天命六年(1621年)的规定,四大贝勒每人轮流执政一个月,在朝会、宴会接见群臣时,皇太极与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并排而坐,俨然如四汗。这种局面既不利于后金政权的巩固,也不利于对明斗争的形势需要。 皇太极以关心三大贝勒身体健康为由,他说:“向因值月之故,一切机务,辄烦诸兄经理,多有未便。嗣后,可令以下诸贝勒代之,倘有疏失,罪坐诸贝勒”,于是“以诸贝勒代理值月之事”。这不仅削去三大贝勒每月轮流执政的大权,而且拉拢和团结其他贝勒为己所用,从而提高了后金汗的地位。 |
天聪三年 皇太极决定考选儒生。考取者分为三等,一等赏缎二匹,二等三等赏布二匹,各免二丁差舶,并候录用。此次考中者称为秀才或生员。 |
天聪三年 将原先的蒙古军扩编成“蒙古二旗”。 |
崇祯二年 以皇帝谕旨的形式公布“钦定逆案”名单,惩处阉党分子三百多名,除首恶魏忠贤、客氏已明正典刑外,其中“首逆同谋”崔呈秀等六人斩首,“交结近侍”田吉等十九人斩首。 |
崇祯二年 朝廷任命礼部侍郎徐光启修订历法。徐光启聘请耶稣会士龙华民、邓玉函、罗亚谷、汤若望等人参加,编译成137卷的巨著《崇祯历书》,详细介绍了第谷、托勒密、哥白尼、开普勒等人的天文学知识。清初,由汤若望删改,以《西洋新历法》为题,颁行于世。 |
崇祯元年 安塞高迎祥起兵起义,自称闯王 |
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又称卫拉特汗国。 土尔扈特部东归 |
魏忠贤自杀 |
天聪元年 皇太极明令禁止屠杀大牲畜,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 |
明熹宗朱由校逝世,朱由检即位,崇祯皇帝 |
宁锦大捷 袁崇焕大胜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