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三年 项羽和章邯约在洹水南殷虚上相见,并订立盟约。 章邯见到项羽后,哭着向项羽倾诉赵高的种种行为。 于是,项羽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秦军为前部,行至新安。 |
秦王子婴元年 刘邦大军驻扎于霸上,刚杀了赵高,子婴眼看大势已去,便和妻子、儿子们用绳子绑缚自己,坐上由白马拉着的车,身着死者葬礼所穿的白色装束,并携带皇帝御用的玉玺、兵符等物,从轵道亲自到刘邦军前投降(在位46天),子婴宣布自己为诸王之一,而不再是一位皇帝。秦朝灭亡(国祚14年)。 子婴投降后,刘邦的部将樊哙提议处决子婴,但刘邦拒绝,将子婴交给了随行的吏员看管。其间刘邦部署在关中称王的事宜,曾想让子婴担任国相。 |
秦二世三年 项羽(24岁)早晨去进见宋义时,就在营帐中斩了宋义的头。 出帐后即向军中发布号令说:“宋义与齐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了他!” 这时,众将领都因畏惧而屈服,无人敢于抗拒,一致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您家中的人,如今又是您诛除了乱臣贼子。” 于是就共同推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
汉元年 诸侯的士卒原来都曾在秦服过徭役,受尽秦兵的鞭挞,而今秦兵投降诸侯,诸侯兵都把秦兵当作奴隶来驱使,引起秦兵的不满,暗地里作打算。 诸侯听闻到秦兵的计策,将其告诉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等人商议,认为秦兵很多,入关中后如果不听令,会引起非常大的祸患。 于是,项羽将章邯的降卒二十余万全部在新安城南(洛阳西边)连夜坑杀。 |
章邯得到秦国关中的援兵后,乘项梁不备,突然夜袭定陶。结果楚军大败,项梁也不幸阵亡。 |
赵高诬陷李斯,李斯父子(长子李由)被腰斩,夷三族 |
秦二世二年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陈吴政权派赵人武臣经略赵地。 武臣稳定赵地之后,就派韩广安抚燕地,结果韩广一到燕地就很受欢迎,被当地贵族立为燕王。 秦攻赵王武臣,燕王韩广派臧荼率兵救赵。 |
刘邦在沛县起义后,刘邦到薛地拜访项梁,决定和项梁会军共同抗秦,项梁拨给他5000士兵和10名小军官,于是刘邦就参加到这支大军中,隶属于项梁麾下,成了项梁军下的一个支队。 |
秦二世二年 项梁击破秦嘉、景驹,有众10余万,成为楚地反秦的主力。 |
各地叛秦的首领在楚国的都城彭城召开了一次决定性的战略会议,在席上他们决定将义军分兵两路: 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解赵王的燃眉之急; 一路以刘邦为将,西进关中,进攻咸阳。 在军队要出发之前,楚怀王对各将领宣布说:“谁能先平定关中(咸阳一带),就封他为关中之王。” |
陈胜起义军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遭到秦朝大将章邯所率军队的镇压。 陈胜部将大多战死,吴广被叛徒田臧杀害。陈胜从陈郡败走,退到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城父集),被车夫庄贾杀害。 |
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陆续攻占了秦朝的许多郡县,又在攻占陈(现在河南淮阳)后,建立了“张楚”政权。 |
秦二世元年 刘邦和萧何、曹参、樊哙等聚合沛县一带青年两三千人,活动在今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在转战中得遇韩国旧贵族张良,张良成为刘邦军师。 |
魏将周市略取丰沛,派人对雍齿说:“丰曾是魏的临时都城,丰邑这地方的人,以前也是从魏国大梁迁徙过来的,今日魏地已被收复数十城。雍将军如能归顺于魏,魏就委你为侯镇守丰地;若不归顺,魏兵就要屠城。” 雍齿平素本不愿居刘邦之下,到魏招降时,就献出丰邑,归顺于魏而为魏守丰了。 刘邦大怒,回兵攻打丰邑没攻下,刘邦生病回到沛县,因此对雍齿与丰子弟的叛变恨恨不已。 |
刘邦与吕雉第二胎刘盈诞生 |
秦始皇三十七年 秦始皇嬴政在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享年50岁。(在位37年,其中称王25年,称帝12年)。 |
秦始皇三十七年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游。左丞相李斯和少子胡亥跟从。 秦始皇到达云梦(今湖南、湖北交界的洞庭湖、洪湖地区)。 又南至九疑山(今湖南宁远南)望祀虞舜。然后顺江东下,经丹阳(今安徽马鞍山东南)至钱唐(今浙江杭州西南),到浙江(即今钱塘江)边上,欲渡河,会河水猛涨(即有名的钱江潮),被迫沿河上溯一百二十里渡河,上会稽山(今浙江绍兴西南),祭祀大禹,望于南海,立石颂德,即《会稽刻石》。 |
三万户被迁往鄂尔多斯地区。对他们的奖励是,每户按原来商鞅所定的爵位升一级。这是秦朝有史籍记载的最后一次移民。 |
始皇三十五年 秦开始修建直道。直道类似于现在的“高速公路”。 监修这条道路的是镇守长城沿线的将军蒙恬。 从咸阳以北不远的云阳开始,直抵今包头市西麻池乡(九原宫),全长700余千米(约1800秦里),贯通中原和北方地区。在其地形多山的南部,旧路一般只有约5米宽,但在北部平坦的草原上,有的地方宽达24米。 陕西甘泉境内的秦直道遗迹 |
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秦始皇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长生不死药。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等等。 秦始皇听后,盛怒不可抑止,“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以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命令御史案问诸生,互相揭发牵连四百六十七人,全部活埋于咸阳。(“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七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 秦坑儒谷,在今陕西临潼洪庆堡村西南。 |
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招待官员,七十名博士应邀赴宴。 宴会上,博士仆射周青臣发言,赞扬始皇帝推行郡县制度的好处,称颂秦始皇的武威盛德。齐人博士淳于越讥讽他当面拍马屁,随后滔滔不绝地论述郡县制度不及封建制度优越,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 他劝谏道:“我听说殷商和周朝统治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为膀臂辅翼。而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办事不学习古代经验而长期统治的朝代,我还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秦始皇把这种议论交给丞相李斯处理,丞相李斯驳斥淳于越,认为这种论点是荒谬的,用严厉的语气说,书生以古非今,扰乱视听,对于朝廷的政令,口是心非,造谣诽谤,必须予以禁止(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创建。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并建议废止诸子、以吏为师。为此,他草拟了严禁的办法: (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 (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3)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在宴会散后第二天,就在全国各地点燃了焚书之火。不到30天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皇家图书馆内的一套藏书。 |
秦始皇三十四年 蒙恬从内地征发在刑犯人,与边军戍卒一起,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始皇又命蒙恬修筑从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到云阳(今陕西省淳化西北)的直道,加强关中与河套的联系。 府谷县境内秦长城烽火台 |
秦始皇三十二年 秦始皇北巡,到达碣石(今河北昌黎北),派燕人方士卢生寻求羡门、高誓等神仙。然后由碣石向西,巡视北部边防,取道上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南)而归。 卢生从海上回来后,向秦始皇献上《禄图书》,其中有“亡秦者胡也”之句。秦始皇大怒,派将军蒙恬率军三十万北伐匈奴。 |
秦始皇颁发了“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让占有土地之百姓按照实际占有的田亩数向国家呈报并缴纳赋税,国家对他们占有的土地予以保护,承认他们对占土地的私有权,并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私有化进程,使封建土地私有制在法律上得以确认。 |
秦始皇二十九年 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今原阳县的东半部),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古博浪沙。 不多时,远远看到三十六辆车队由西边向博浪沙处行走过来,前面鸣锣开道,紧跟着是马队清场,黑色旌旗仪仗队走在最前面,车队两边,大小官员前呼后拥。见此情景,张良与大力士确定是秦始皇的车队到达。但所有车辇全为四驾,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向该车击去。120斤的大铁锤一下将乘车者击毙倒地。 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力士是否逃生则没有任何记载)。然而,被大力士击中的只是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幸免于难,但秦始皇对此事十分恼怒,下令天下大索十日,全国缉捕刺客,但因无从查起,使张良得以“逍遥法外”,后来不了了之。古博浪沙张良刺秦从此闻名遐迩。 秦始皇没有停留,继续东行,登上之罘,刻石颂功。回头经过琅邪,从上党(今山西长治地区)取路而归。 |
秦始皇在琅邪时,齐国方士徐市等人上书,说东海之中有三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上面居住着仙人,请求秦始皇斋戒祭祀,并派童男童女前去寻找。秦始皇想长生不老,便派徐市征派童男童女几千人入海求仙。但徐市等人一去即不复返。 徐福率三千童男女寻蓬莱仙山 |
秦始皇二十八年 秦始皇由咸阳向东,巡视山东郡县,上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县东南),在此立石颂功,并召集鲁地的儒生,和他们讨论,商议封禅望祭山川的事情。 之后,秦始皇一行北上泰山,立厂,祭祀。 下山的时候,突遇暴风雨,在一棵大树下避雨,因封此树为五大夫。 他们又在泰山南边的一座叫梁父的小山祭祀仪式,并立石碑颂秦朝之功德。 从泰山上下来后,秦始皇一行北至渤海,沿渤海向东,经过黄(今山东黄县)、睡(今山东福山),翻越成山(今山东荣城东北),登上之罘(今山东烟台北面的之罘岛),刻石颂功。一路遍祭各名山大川的神灵。 离开之罘后,秦始皇南至琅邪(今东胶南),在此居留三月,徙民三万户于琅邪台下,这些平民得到免除一般劳役12年的奖励,立石刻,歌颂秦德。 秦始皇从琅邪回来,路过彭城(今江苏徐州)。 彭城东有一条河叫泗水,传说秦昭襄王时派人向周王索要象征国家政权的九鼎,移置咸阳,有一个鼎飞入了泗水。所以,秦始皇想把这个鼎从泗水中捞出来。他派了一千多人到水中去摸,没有摸到。 便向南渡过淮水,到衡山(今安徽当涂北)和南郡(今湖北江陵)去。 又渡过长江,进入洞庭湖,至湘山祠(在今湖南岳阳西)。突遇上大风,几乎渡不过去。秦始皇问博士:“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死后埋葬在这里。”秦始皇大怒,以为湘君蔑视自己,便派三千名刑徒把湘山上的树木砍了个精光。 然后,自南郡由武关而归咸阳。 |
秦筑驰道,利用原六国道路,修建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网络。 驰道的规格为:“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
秦始皇二十七年 秦始皇由咸阳(今陕西咸阳)向西,巡视陇西(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北地(治义渠,今甘肃镇原东),至鸡头山(六盘山支脉,在今宁夏泾源北),然后经回中道(今陕西陇县西)回到咸阳。此次巡游,主要意图是视察西北地区边防。 铜马车(秦) |
刘邦与外妇曹氏所生的刘肥诞生 |
秦始皇二十六年 秦国灭齐国后,齐国田氏宗族中的田荣与兄田儋、弟田横隐居狄县。 |
秦王政二十六年 秦将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从燕国南部直扑齐,攻入齐都临淄。齐王建只好投降,齐国就这样不战而亡了。 齐王拱手请降,被秦人放逐到共(今河南辉县)的柏树林中,活活饿死。 嬴政终于完成了他历时10年横扫六合的兼并战争,嬴政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盖世英雄。 |
秦始皇从当年吴起在楚国变法“令贵人往广虚之地”中得到启发,有12万户的六国富豪、旧贵族被强令迁居咸阳。 |
秦始皇刚刚统一称帝就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书同文字”。他规定以秦小篆为统一书体,罢“不与秦文合者”。 秦小篆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结合了周秦大篆、齐鲁蝌蚪文的优点修改而成的。 为推行这种统一书体,秦始皇令李斯、赵高、胡毋敬分别用小篆编写《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作为标准的官方文字范本,颁行全国。 秦简 小篆体十二字砖(秦) |
秦王朝开始在全国推行封建官僚制度,以适应新形势,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设立负责政务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习惯上称为“三公”。 丞相为百官之长,其职责是协助天子处理全国的政务和事务,丞相使用的相印为玉石所制,上面的印钮为金制,所以称“金印”。 官员上朝时官印要放在袋中用一丝带系于腰际,丞相用的丝带为紫色,所以称之为“金印紫绶”; 秦朝的丞相为左、右两位,左丞相的地位高于右丞相。 太尉是辅助皇帝以参理武事,同样也是“金印紫绶”。 御史大夫是负责监察工作,同时又要辅助丞相处理政务,为“银印紫绶”。 三公虽然有分职,但相互牵制。如: 丞相虽是百官之长,但其仅负责民事,军事由太尉管理; 太尉虽管军事,但并不直接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兵权,发兵权归皇帝; 御史大夫虽然地位比丞相和太尉低,但由于他负责监察百官,同时又负责协助丞相处理政务,所以对丞相和太尉都有所牵制。 三公互相牵制的结果,使军政大权都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在三公之下,设有一些分受具体事务的官员,一般称之为“九卿”,九卿都分别有自己的办事机构和属僚。 三公和九卿都可以参加商议国家大政和决策。商议中,群臣各言其是,最后由皇帝裁决,颁布诏令,分头执行。 |
秦在全帝国实行衡器和量器的标准化 |
秦军攻打辽东,俘获燕王喜,燕国灭亡。 |
秦始皇二十五年 秦将王翦平定江南地,越君降秦,秦置会稽郡,至此,越国灭亡。 |
秦国派王贲率军攻打魏国,包围了卫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王贲引黄河、大沟之水灌淹大梁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墙终于经不住长时间的水淹而崩溃,魏国没有了防御工事,魏王只好向秦军投降,魏假被杀,魏国灭亡(国祚145年) |
秦军攻下燕国都蓟城(今北京),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往辽东郡。 秦王又派大将李信率军追击,在衍水(今辽河流域)大破太子丹军。 燕王喜听从了代王嘉的计策,被迫缢死太子丹,将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军求和,暂缓了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