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元年 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郡。扬州刺史刘繇深怕被吞并,欲对孙权及其母等不利,于是朱治派人到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及孙权等幼弟,提供养护。 后来,孙权跟着吴夫人迁往历阳县(今安徽和县),又迁往阜陵县(今安徽全椒附近)。 |
初平元年 在鲁阳稍事休整,孙坚便想进军讨伐董卓。出发前,他派长史公仇称带兵去催促军粮,为此,他在鲁阳城东门外集合官属,设帐饮酒,给公仇称送行。 董卓听说孙坚要起兵,派东郡太守胡轸引兵赴鲁阳迎战。孙坚正和部属饮酒谈笑,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 孙坚命令部队整顿阵容,不得妄动,自己则饮酒谈笑自若。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多,孙坚这才慢提起身离开席位,引导将士们有条不紊地进入城内。孙坚对部将们说:“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胡轸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斗志旺盛,不敢攻城,撤兵离去。孙坚遂不战而屈人之兵,显示了其善于用兵的胆略和才能。 |
初平元年 孙坚率豫州军向梁东(今河南省伊川县东)进发,辗转攻打洛阳。先前董卓遣徐荣、李蒙四出虏掠,孙坚在梁东被徐荣军包围,豫州兵全军溃败,孙坚和十几个骑兵突围逃出。 孙坚平日常戴一顶赤厨帻(头巾),梁东突围时,由于形势紧张,情状狼狈,只好脱下此帻,让亲信部将祖茂戴上,吸引敌人。董卓骑兵以为戴赤罽帻的是孙坚,纷纷前来追逐。孙坚这才有机会从小道逃出重围。祖茂被追兵搞得狼狈不堪,几乎无路可走。 后来,他心生一计,跳下马来,把赤罽帻蒙在坟墓前的一根烧柱上,自己则伏在草丛中不动。 董卓的骑兵远远见到赤罽帻,以为孙坚在此,便将这地方层层包围起来,走到跟前,发现哪有什么孙坚,只是个烧柱而已。这才撤兵离去。 孙坚遭此大败,几乎丧生,但并未灰其心志。 |
初平元年 孙坚兵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阳,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 王睿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对此,孙坚早就心存不满。王睿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这次举兵讨伐董卓,王睿宣称要先杀曹寅。曹寅害怕被杀,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孙坚领受檄文,立即起兵前往。 王睿闻知有军队到来,登楼观望,并派人询问这些兵来此的意图。孙坚的前部回答:“我们长久奔波在外。劳苦不堪,所得的赏赐,还不够做衣服呢。这次来,不过是想请您开恩,再赏些财物。”王睿信以为真,说道:“这有何难,我做刺史的,难道还去吝啬吗?”当下传令打开库藏,让兵士们自己进去,看还有什么东西可资用度。 等到来兵涌到楼下,王睿才发现了孙坚,大惊,忙问:“士兵们自来请求赏赐,孙府君怎么也在这里?”孙坚回答:“奉案行使者檄文,特来取你的首级。”王睿又问:“我犯了什么罪?”孙坚回答:“在下我也不知道!”王睿走投无路,刮金饮之而死。 孙坚逼杀王睿之后,引军到达南阳。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请他供应军粮。当时孙坚部下已有数万人,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孙坚为代理中郎将。张咨问手下人应该如何对待。手下人说:“孙坚是邻郡的二千石,他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张咨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对孙坚不加理睬。孙坚以牛酒为礼物去拜访张咨,张咨第二天只好也来答谢。孙坚设宴款待,酒酣,孙坚的主簿进来禀报:“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军用钱粮尚未备足,请将他逮捕交付主簿问个明白。”张咨见势头不好,想要离去。但四周已布满士兵,根本无路可走。一会儿工夫,主簿又进来向孙坚请示:“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说着,便令部下将张咨推出军门斩首。 |
中平六年 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起兵响应讨伐董卓的关东(函谷关以东)联军时,孙权跟随长兄孙策迁居至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 |
中平三年 朝廷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西讨边章等乱兵。 张温破北宫伯玉于美阳,因遣荡寇将军周慎追击之,围榆中;又遣中郎将董卓讨先零羌。慎、卓并不克。而且周慎几乎全军覆没,唯董卓以全军还。但好多人听说孙坚指陈董卓三条罪状,劝张温诛杀他,都为之叹息。于是,朝廷拜孙坚为议郎。 |
中平三年 朝廷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西讨边章等乱兵。张温奏请孙坚参军事。 张温率部驻扎长安,用诏书召见董卓,董卓拖延时间,过了好半天才来。张温责备他,他应对时,出言不逊。 当时,孙坚正好在座,见此情形,便走到张温旁边,跟张温耳语说:“董卓不害怕自己有罪反而出言狂妄,应当以不按时应召前来之罪,按军法杀掉他。”张温说:“董卓一向在陇、蜀一带享有威名,现在杀掉他,西进讨伐没有依靠了。”孙坚说:“您亲领皇家军队,威震天下,还依赖什么董卓?看董卓今天的谈话,并不想听您的,轻上无礼,是第一条罪状。边章、韩遂胡作非为已一年多,应当及时进讨,而董卓反说不可,沮丧军心,疑惑将士,是第二条罪状。董卓接受重任而毫无战功,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反倒狂妄自傲,是第三条罪状。古代名将,带兵临阵,无不果断地斩处违犯军纪者,来显扬威严,故此有了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的事。现在您对董卓留情,不立即斩杀,如此必然使军威受到损亏。”张温不忍心执行军法,于是就说:“你暂时先回营,免得董卓会怀疑你。” |
中平元年 时任佐军司马的孙坚随朱儁征讨黄巾军。孙权与家人都留居九江郡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城关镇)。 |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刚迁都到上都开平,就立即部署了第一次南征,意欲收复元朝大都北京。 |
至正二十八年 初二,徐达率明军进入大都。元朝灭亡。 明军攻克大都时,各国疆域 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1279年灭南宋。 元朝是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传五世十一帝。自1206年铁木真建国始共162年;自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起共98年;自灭南宋起,统一时间共89年。 |
洪武元年 二十七日,徐达率诸将入通州城,消灭了元大都的主力部队,占据了通州这个战略要地。 |
至正二十八年 二十八日夜间,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下令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丞相庆童留守,当夜三更携太子、诸妃等,仓皇逃出健德门,北逃上都。 |
洪武元年 朱元璋去汴梁(今河南开封)巡视,刘基(刘伯温)正任御史中丞,主管稽察文武大臣不法之事。正好出了李善长的部下李彬贪赃枉法的案子,刘基立即派人把李彬抓了起来。李善长一向非常器重李彬,三番五次向刘基求情,刘基并不理会,不过他也知道淮西帮不是好惹的,于是忙派人到汴梁请示朱元璋,得到朱元璋批示之后,便把李彬正法了。 |
至正二十八年 初四,朱元璋建康称帝,明朝开朝,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
洪武元年 朱元璋改左右相国为左右丞相 |
二十二日,应天府(南京)过了承天门的应天皇城全面竣工。 |
至正二十七年 二十四日,朱元璋祭告太庙,为自己渡江后生的七个儿子逐一命名,第四子命名为“棣”,此时朱棣已经七周岁,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朱元璋不仅为儿子命名,还制定了后世子孙取名的规则,每一支拟定了二十字辈分,朱棣一支的字辈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
朱元璋正式下令,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中书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出兵二十五万,从淮河流域出发,向黄河流域进发。 这标志着朱元璋的北伐开始。 在誓师大会上,他发布著名的讨元檄文,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争取北方汉族地主的支持。 他同时宣布“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但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国之人抚养无异”,以争取蒙古民众,借以分化元朝统治集团。 |
至正二十七年 初八,朱元璋率军围城十月才攻入平江城,张士诚先令其妻妾自尽,然后亦自缢,气未绝,被俘,被解往应天府。 朱元璋当面问张士诚:“如今兵败被俘,有何感想?”张士诚回答:“太阳照你不照我而已。” 朱元璋令手下卫士以乱棍将张士诚打死(也有一说是张士诚自缢而死)。张士诚时寿47岁。 张士诚东吴政权灭亡。 |
至正二十七年 胡惟庸贿赂李善长二百黄金,于是经李善长推荐,担任太常寺少卿,不久升任太常寺卿。 |
至正二十六年 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驾小明王韩林儿至建康(南京)。 途经瓜步,廖永忠将小明王沉入水中溺亡,宋(龙凤)灭亡。 |
至正二十六年 朱元璋发布《平周檄》,列举张士诚八大罪状。 |
朱元璋在围攻张士诚所在平江的同时,派大将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府,却在瓜州渡江时让人悄悄将船底凿漏,小明王沉于江底。 朱元璋宣布次年1367年为吴元年。 |
至正二十五年 朱元璋尽占长江中游广大地区,开始挥师东征张士诚。 不到半年时间,他便势如破竹攻取了徐州、盐城、泰州等大片地区,其中包括张士诚原先的根据地高邮。 |
元顺帝任命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为兵马大元帅,坐镇大都,王保保为河南王、兵马副元帅,代太子亲征江淮地区,镇压反元起义。 |
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在太原正式下达讨伐孛罗帖木儿的命令。 |
孛罗帖木儿独揽大权以后,下令削去扩廓帖木儿的官职。 扩廓帖木儿带兵来打,孛罗帖木儿大败。 妥懽帖睦尔此时设计杀死孛罗帖木儿,让扩廓帖木儿当右丞相。 奇皇后又要扩廓帖木儿出面逼元顺帝让位,扩廓帖木儿不肯,皇太子母子就怀恨在心,加上妥懽帖睦尔本来就对扩廓帖木儿不信任,扩廓帖木儿只好请求带兵到外地去。 |
天统四年 明玉珍病逝于重庆,其子明昇嗣位。 |
至正二十四年 元顺帝与其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素来不和,元顺帝派孛罗帖木儿攻入大都,对太子党大开杀戒。 太子微服逃往王保保军中 |
朱元璋率大军进攻武昌,陈友谅之子陈理投降,大汉政权亡。 |
元顺帝(委任孛罗帖机)与皇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委任王保保)发生内战 |
至正二十四年 初一,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自称吴王。 建百官司属,仿元制,置中书省、行中书省,设左右丞相。 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因1363年张士诚在平江(苏州)早已自立为吴王,故历史上称张士诚为东吴,朱元璋为西吴。 |
朱元璋率主力北上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了八十五天。 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撤出围军,再次率领二十五万大军、战舰五百余艘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 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军,最终取胜,陈友谅被流箭射中头颅而死。 |
至正二十三年 鄱阳湖大战全面爆发,陈友谅六十万人,朱元璋二十万人,朱元璋火攻陈友谅,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陈友谅被困于湖中,粮食殆尽,伤亡惨重。于是陈友谅孤注一掷,冒死突围,结果陈友谅在激战中被飞箭“贯睛及颅而死”。 |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 张士诚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攻打红巾军,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待到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已被吕珍杀死,朱元璋只救出小明王韩林儿,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
至正二十三年 22岁时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任统军元帅的明玉珍奉命领兵西征,由巫峡入蜀,占领重庆。 陈友谅杀害徐寿辉后,在部下的劝说下于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 |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一党诬陷元惠宗母舅老的沙等人,老的沙逃入大同的孛罗帖木儿营中。 奇皇后(爱猷识理达腊生母、妥懽帖睦尔的第二皇后高丽女子奇氏)与左丞相搠思监就诬陷老的沙图谋不轨,遣使到大同索要老的沙。 孛罗帖木儿替他辩护,拒绝了来使的要求,搠思监与朴不花便弹劾孛罗帖木儿私匿罪人,元惠宗就下旨削夺孛罗帖木儿的官爵。 孛罗帖木儿于是就以清君侧为名率军一直打到居庸关,进逼大都。 大都方面只得将搠思监、朴不花二人交去做了替死鬼。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向河南的扩廓帖木儿求救兵,扩廓帖木儿马上带兵攻打太原。但是孛罗帖木儿却只留下太原一座空城,带兵直奔大都。 在兵临城下的情况,妥懽帖睦尔只得任孛罗帖木儿为右丞相,统率天下兵马。 |
至正二十二年 胡大海攻下严州时,苗将蒋英、刘震、李福都自桐庐前来归附。胡大海十分喜爱他们骁勇,就留他们在自己的麾下。 七日,蒋英等三人谋划作乱,早晨进入分省署,请胡大海在八咏楼观弩。 胡大海前去,蒋英派其党羽跪在马前,假装诉说蒋英的罪过,胡大海还没来得及回答,回过头来看蒋英。 蒋英拿出袖中的槌子猛击大海,直中脑部倒地,他的次子胡关住、郎中王恺、掾史章诚都遇害。 蒋英等人在城中大肆掠夺后,投奔了张士诚。 这以后李文忠攻打杭州,杭州人抓住蒋英来降,朱元璋命令杀了他,用他的血来祭奠胡大海,并作文以祭。 |
至正二十二年 元朝末年,朝廷最为倚重的将领主要是将门出身的孛罗帖木儿(山西)和地主出身的察罕帖木儿(河南),两人各自拥兵数十万,军阀之间倾轧非常严重,经常发生武装冲突。 对刘福通作战的“义军”首领察罕帖木儿被降将刺杀,其养子扩廓帖木儿代掌兵权。 扩廓帖木儿是蒙古人,汉名王保保,年轻气盛,孛罗帖木儿对他相当轻视,两人的对抗不断升级。 |
宋龙凤七年 朱元璋开铸大中通宝钱,正式建立铸钱制度。 他颁行了一套令人诧异的四进制(400文为1贯,40文为1两,4文为1钱),并改变了元代“贯”、“两”相等的惯例,显示出朱元璋集团重视并回归铸钱制度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