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元年 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郡。扬州刺史刘繇深怕被吞并,欲对孙权及其母等不利,于是朱治派人到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及孙权等幼弟,提供养护。 后来,孙权跟着吴夫人迁往历阳县(今安徽和县),又迁往阜陵县(今安徽全椒附近)。 |
26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
7日,黎元洪就任大总统。 |
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病逝。归葬于河南省安阳市。 |
18日,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在日本人山田纯三郎寓所将时任国民党党务部部长的陈其美暗杀身亡。 陈其美遇刺后,孙中山疾呼:“失我长城”,并奋笔疾书悼联:“可怜麟凤供炰脯;如此江山待祓除”。 蒋介石失声恸哭道:“悲哉!从今后像他那样知我爱我之人,何处可寻啊?!” 陈其美 |
6日,广东宣布独立。 |
21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22日,宣布废止洪宪年号。 |
15日,广西宣布独立。 |
23日,袁世凯被迫宣布皇帝退位(称帝83天) |
19日,日本内阁以云南起义为由,决定不承认袁世凯的帝制。 |
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恰逢校长蔡元培广纳天下英才,在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影响下,他开始了崭新的人生追求。 |
广西三江程阳桥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木梁桥,坐落在侗族自治县林溪河上,为侗族地区特有的风雨桥,全长64.4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墩台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宝塔型、宫殿型桥亭,桥亭檐层层向上,如翼如飞,亭与亭之间以廊相接。亭廊的板壁上,有许多侗族图案的雕刻。整座桥均由三江盛产的杉木制成,最大杉木头径达53厘米;构件间的连接没有一颗钉和铁件,全部用榫结合或竹木梢。桥墩上木梁支座处运用杠杆原理将桥跨中负载分三次逐层传递到桥墩上,桥亭为桥梁增添了彩色,不仅是行人憩息躲雨纳凉的雅所,起着防止木梁、木桥面受雨腐蚀的作用,而且能镇压住木梁支座,达到重力平衡。 |
春,蒋介石率部占领了位于长江南岸介于上海和南京之间的江阴要塞,后来他的部下纷纷离去,只剩他孤身一人守着要塞。这一次蒋介石又遭到了失败,再一次逃脱了。 |
24日晚8日,旅日国人王辅宜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云南起义。 25日,云南都督蔡锷在日本人资助下,宣布云南独立,讨伐复辟帝制的人。其他诸省先后响应,陕西、四川、湖南也相继宣布独立。 |
日,原定的海上援助攻城计划告吹,设在法租界内的革命总部也被法国巡捕捣毁,蒋介石爬到另一幢楼上才得以脱险。 |
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袁世凯称帝,成立中华民国 |
10日,蒋介石策划了一起针对上海守官的暗杀行动。他派的两名国民党刺客——一个是神枪手,另一个怀揣炸弹,找到了暗杀的目标,却变节自首了。 |
25日,孙文与宋庆龄在日本缔结婚约。 |
梅贻琦接到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先生的礼聘,至该校任教。 |
25日,于北京签定《中日民四条约》 |
21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会见中国外交总长孙宝琦,面交文书,孙宝琦逐条指摘。日置益喜,曰:贵总长对内容如此明了,商谈起来就更加容易了。袁世凯闻知,大骂孙宝琦糊涂。 |
18日下午3时,日驻华公使日置益在怀仁堂向袁世凯提出“廿一条”,并要求中国方面必须全部满足。 |
23日,袁世凯于天坛祭天。 |
7日,日本攻占青岛,称此举为对德军事计划,并非侵占中国领土。 |
24日,陆军总长段祺瑞办公桌上发现炸弹,段祺瑞下令保密。但日本报纸仍然报道了此事,并声称炸弹为袁世凯所放置。 |
2日,日本趁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无暇东顾之机,以对德作战为借口,派兵2万余人在山东龙口及莱州湾附近登陆,至11月7日德军战败,日本占领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控制了山东省。 日军在崂山附近登陆 |
2日,两万名英日联军,登陆山东龙口。 |
15日,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将胶州湾交给日本。 |
23日,筹安会成立。 段祺瑞被免去陆军总长职务。 |
6日,日本与德国战于青岛,中国政府宣布严守中立。 |
11日,孙文致函日相大隈重信,承诺给日本以比“二十一条”更优厚的条件,大隈内阁未予理睬。 |
25日,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密约。 |
31日,段祺瑞请辞陆军总长。 |
1日,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总统制,独揽大权。 |
7日下午3时,日本向中国提出最后通牒,限四十八小时答复。 |
14日,孙文通过老朋友犬养毅,把他的“十一条”转给日本外务省政务局长小池张造,承诺给日本比“二十一条”更为优厚的利益。 |
11日,东京中国留学生千人集会,抗议“二十一条”。 |
5日,孙文、陈其美与日本满铁株式会社签订了《中日盟约》即“十一条”,因其条件比“二十一条”更有利于日本,在中华革命党内引起骚乱。 |
27日,免去孙宝琦外长职务,任命陆徵祥为外长。 |
秋天,江西省教育司司长符九铭电召陈寅恪,要其回南昌总览留德学生考卷,并许诺可以补江西省留学官费,陈寅恪应召取道回归本土。 |